|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2.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 1.3 研究基本思路与框架 | 第16-18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3.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 1.4.1 研究思路的创新性 | 第18页 |
| 1.4.2 研究方法的创新性 | 第18-19页 |
| 第2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概述 | 第19-26页 |
| 2.1 公共危机事件的内涵、特点与类型 | 第19-21页 |
| 2.1.1 公共危机事件的内涵 | 第19页 |
| 2.1.2 公共危机事件的特征 | 第19-20页 |
| 2.1.3 公共危机的类型 | 第20-21页 |
| 2.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特点与类型 | 第21-23页 |
| 2.2.1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 | 第21页 |
| 2.2.2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特点 | 第21-23页 |
| 2.2.3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类型 | 第23页 |
| 2.3 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概念与体系 | 第23-24页 |
| 2.3.1 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概念 | 第23页 |
| 2.3.2 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 第23-24页 |
| 2.4 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24-26页 |
| 2.4.1 科学预防 | 第24页 |
| 2.4.2 快速反应 | 第24页 |
| 2.4.3 信息公开 | 第24-25页 |
| 2.4.4 重视专家作用 | 第25页 |
| 2.4.5 健全的心理救助机制 | 第25-26页 |
| 第3章 长沙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 | 第26-34页 |
| 3.1 长沙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概况 | 第26-28页 |
| 3.1.1 长沙市近年来卫生机构统计情况 | 第26-27页 |
| 3.1.2 长沙市近年来卫生人员数量统计情况和医疗服务与疾病控制情况 | 第27-28页 |
| 3.1.3 长沙市近年来卫生发展及居民健康主要指标统计情况 | 第28页 |
| 3.2 长沙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第28-34页 |
| 3.2.1 长沙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概况 | 第28-30页 |
| 3.2.2 长沙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调查统计 | 第30-34页 |
| 第4章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 | 第34-38页 |
| 4.1 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34-35页 |
| 4.1.1 问责制度不明确 | 第34页 |
| 4.1.2 应急管理不合理 | 第34-35页 |
| 4.1.3 预警工作不到位 | 第35页 |
| 4.2 资源投入缺乏 | 第35-36页 |
| 4.2.1 资金投入的不足 | 第35-36页 |
| 4.2.2 专业人才投入的不足 | 第36页 |
| 4.2.3 资源分配上的不合理 | 第36页 |
| 4.3 信息协调能力差 | 第36-38页 |
| 4.3.1 内部协调效率低 | 第36-37页 |
| 4.3.2 与群众协调能力差 | 第37页 |
| 4.3.3 信息渠道建设落后 | 第37-38页 |
| 第5章 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 第38-42页 |
| 5.1 形成健全合理的危机管理制度 | 第38-39页 |
| 5.1.1 完善问责制度 | 第38页 |
| 5.1.2 建设合理化的应急管理制度 | 第38页 |
| 5.1.3 强化预警机制 | 第38-39页 |
| 5.2 加强资源投入 | 第39-40页 |
| 5.2.1 加强资金投入 | 第39页 |
| 5.2.2 强化专业人才结构 | 第39页 |
| 5.2.3 加强资源配置制度 | 第39-40页 |
| 5.3 加强信息协调能力 | 第40-42页 |
| 5.3.1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 | 第40页 |
| 5.3.2 培养公众的危机防范意识 | 第40页 |
| 5.3.3 加强虚拟平台的建设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附录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