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纳米二氧化钛简介 | 第12-21页 |
1.1.1 纳米材料与技术 | 第12-14页 |
1.1.2 纳米二氧化钛 | 第14-15页 |
1.1.3 光催化原理 | 第15-17页 |
1.1.4 二氧化钛粉体制备 | 第17-18页 |
1.1.5 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8-20页 |
1.1.6 负载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2.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22-34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2-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1.2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2.2.1 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 | 第23页 |
2.2.2 X射线能谱仪(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 | 第23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 第23-24页 |
2.2.4 紫外 - 可见吸收光谱法 (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spectrometry,UV-Vis) | 第24页 |
2.3 纳米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材料 | 第24-25页 |
2.3.1 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制备 | 第24页 |
2.3.2 高铝酸盐水泥概述 | 第24-25页 |
2.3.3 纳米二氧化钛的负载 | 第25页 |
2.4 纳米二氧化钛和复合材料结构表征 | 第25-29页 |
2.4.1 自制纳米二氧化钛TEM表征 | 第25-26页 |
2.4.2 XRD分析 | 第26-27页 |
2.4.3 EDS分析 | 第27-28页 |
2.4.4 高铝酸盐和复合材料TEM表征 | 第28-29页 |
2.5 自制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29-33页 |
2.5.1 样品纳米TiO2和P25的UV-Vis对比 | 第29页 |
2.5.2 自制纳米二氧化钛和P25在可见光和紫外光条件下光催化效果对比 | 第29-30页 |
2.5.3 自制纳米TiO2和P25在薄膜状态下对甲基橙的降解效率对比 | 第30-32页 |
2.5.4 复合材料抗菌性能初步测试 | 第32-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复合光催化材料降解性能研究 | 第34-41页 |
3.1 试验 | 第34-35页 |
3.1.1 实验试剂和原料 | 第34页 |
3.1.2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4页 |
3.1.3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试验 | 第34-35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3.2.1 甲基橙初始浓度影响 | 第35-36页 |
3.2.2 甲基橙溶液PH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3 光强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4 光催化材料连续降解能力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光催化材料降解湖泊水 | 第41-48页 |
4.1 主要仪器和原料 | 第41页 |
4.2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材料制备 | 第41页 |
4.3 COD测定方法 | 第41-42页 |
4.4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42-43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4.5.1 光催化材料数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4.5.2 实验水样初始COD值的影响 | 第44-45页 |
4.5.3 水样PH的影响 | 第45页 |
4.6 光催化复合材料进行实际鱼缸废水降解 | 第45-4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