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胶体半导体量子点 | 第15-21页 |
1.2.1 量子点的基本概念 | 第15页 |
1.2.2 量子点的电子结构和基本特性 | 第15-18页 |
1.2.3 量子点的制备 | 第18-20页 |
1.2.4 量子点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 胶体半导体量子点LED | 第21-24页 |
1.3.1 量子点LED的基本结构 | 第21页 |
1.3.2 量子点LED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4-26页 |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2章 胶体量子点的发光原理及荧光粉LED的基本参数 | 第26-38页 |
2.1 胶体量子点的发光原理 | 第26页 |
2.2 基于量子点荧光粉的LED的结构和匹配原理 | 第26-29页 |
2.2.1 颜色匹配原理 | 第26-27页 |
2.2.2 基于量子点荧光粉的LED的结构 | 第27-29页 |
2.3 基于量子点荧光粉LED的特性参量 | 第29-36页 |
2.3.1 光度特性参量 | 第29-32页 |
2.3.2 量子点LED的色度量 | 第32-35页 |
2.3.3 量子点LED的效率 | 第35-36页 |
2.3.4 动态特性参数 | 第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量子点及其白光LED的制备 | 第38-62页 |
3.1 聚合物点及其白光LED的制备 | 第38-44页 |
3.1.1 聚合物点的制备 | 第38-40页 |
3.1.2 聚合物点的表征 | 第40-41页 |
3.1.3 基于聚合物点的白光LED的制备 | 第41-42页 |
3.1.4 基于聚合物点的白光LED的表征 | 第42-44页 |
3.1.5 基于聚合物点的白光LED的稳定性分析 | 第44页 |
3.2 CdSe基核壳量子点及其白光LED的制备 | 第44-50页 |
3.2.1 CdSe基核壳量子点的制备 | 第45-46页 |
3.2.2 CdSe基核壳量子点的表征 | 第46-48页 |
3.2.3 基于CdSe/ZnS量子点的白光LED的制备 | 第48-49页 |
3.2.4 基于CdSe/ZnS量子点的白光LED的表征 | 第49-50页 |
3.3 AgInS_2/ZnS量子点及其白光LED的制备 | 第50-55页 |
3.3.1 Ag InS_2/ZnS量子点的制备 | 第50-51页 |
3.3.2 AgInS_2/ZnS量子点的表征 | 第51-52页 |
3.3.3 基于AgInS_2/ZnS量子点的白光LED的制备 | 第52-53页 |
3.3.4 基于AgInS_2/ZnS量子点的白光LED的表征 | 第53页 |
3.3.5 基于AgInS_2/ZnS量子点的白光LED的稳定性分析 | 第53-55页 |
3.4 钙钛矿量子点及其白光LED的制备 | 第55-61页 |
3.4.1 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 | 第55-56页 |
3.4.2 钙钛矿量子点的表征 | 第56-58页 |
3.4.3 基于钙钛矿量子点的白光LED的制备 | 第58-59页 |
3.4.4 基于钙钛矿量子点的白光LED的表征 | 第59-60页 |
3.4.5 基于钙钛矿量子点的白光LED的稳定性分析 | 第60-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量子点白光LED用于可见光通信的带宽研究 | 第62-79页 |
4.1 引言 | 第62-63页 |
4.2 LED的电学特性 | 第63-66页 |
4.2.1 蓝光GaN LED的电学特性 | 第63-65页 |
4.2.2 蓝光GaN+YAG LED的电学特性 | 第65-66页 |
4.3 白光LED的带宽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66-71页 |
4.4 LED带宽测量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71-73页 |
4.4.1 发射端电路设计 | 第72页 |
4.4.2 接收端电路设计 | 第72-73页 |
4.5 LED的带宽测量 | 第73-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