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3-16页 |
引言 | 第16-20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20-52页 |
第1章 肺炎链球菌病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1.1 生物学特性 | 第20页 |
1.2 流行病学 | 第20-21页 |
1.3 致病机理 | 第21-23页 |
1.4 临床症状 | 第23-24页 |
1.5 抗菌治疗与细菌耐药性 | 第24-27页 |
第2章 肺炎链球菌主要毒力因子概况 | 第27-35页 |
2.1 肺炎球菌表面蛋白A(PspA) | 第28-29页 |
2.2 透明质酸裂解酶(Hyl) | 第29页 |
2.3 自溶素(Lyt A) | 第29-30页 |
2.4 肺炎球菌表面抗原A(PsaA) | 第30-31页 |
2.5 胆碱结合蛋白A(CbpA) | 第31-32页 |
2.6 神经氨酸酶(Nan) | 第32页 |
2.7 溶血素(PLY) | 第32-35页 |
第3章 控制感染新策略的研究进展 | 第35-43页 |
3.1 解除病原体毒力因子致病性 | 第36-38页 |
3.2 以组织损伤调控机制为靶标 | 第38-40页 |
3.3 利用共生微生物减少感染 | 第40-42页 |
总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天然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43-52页 |
4.1 β-谷甾醇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 第44-47页 |
4.2 毛蕊花糖苷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 第47-51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52-94页 |
第1章 PLY抑制剂的发现 | 第52-62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7页 |
1.2 结果 | 第57-59页 |
1.3 讨论 | 第59-61页 |
1.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2章 肺炎链球菌溶血素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62-7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2.2 结果 | 第63-70页 |
2.3 讨论 | 第70-71页 |
2.4 小结 | 第71-72页 |
第3章 PLY抑制剂对肺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72-8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3.2 结果 | 第74-80页 |
3.3 讨论 | 第80-81页 |
3.4 小结 | 第81-82页 |
第4章 PLY抑制剂对小鼠肺炎球菌肺炎的试验治疗研究 | 第82-9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82-84页 |
4.2 结果 | 第84-90页 |
4.3 讨论 | 第90-93页 |
4.4 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24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6页 |
导师简介 | 第126-132页 |
作者简介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