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旅游业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0.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0.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0.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0.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0.3.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0.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0.4.1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0.4.2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1 旅游业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15-18页 |
1.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页 |
1.1.1 旅游业的概念 | 第15页 |
1.1.2 旅游业经济效应的概念 | 第15页 |
1.2 旅游业经济效应分类 | 第15-16页 |
1.2.1 收入效应 | 第15-16页 |
1.2.2 就业效应 | 第16页 |
1.2.3 投资效应 | 第16页 |
1.2.4 负面效应 | 第16页 |
1.3 旅游业经济效应测度方法 | 第16-18页 |
1.3.1 旅游乘数理论 | 第16-17页 |
1.3.2 旅游卫星账户理论 | 第17页 |
1.3.3 计量经济分析理论 | 第17-18页 |
2 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概况及效应分析 | 第18-31页 |
2.1 枣庄市旅游业发展背景 | 第18-24页 |
2.1.1 枣庄市经济概况 | 第18-20页 |
2.1.2 枣庄市面临经济转型压力 | 第20-22页 |
2.1.3 枣庄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 | 第22-24页 |
2.2 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2.2.1 旅游收入情况 | 第25-26页 |
2.2.2 旅游人数情况 | 第26页 |
2.2.3 旅游接待能力 | 第26-27页 |
2.3 枣庄市旅游业的效应分析 | 第27-31页 |
2.3.1 收入效应分析 | 第27-28页 |
2.3.2 就业效应分析 | 第28页 |
2.3.3 投资效应分析 | 第28-29页 |
2.3.4 通胀效应分析 | 第29-31页 |
3 枣庄市旅游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 第31-53页 |
3.1 研究方法介绍 | 第31-32页 |
3.1.1 模型介绍 | 第31页 |
3.1.2 研究思路 | 第31-32页 |
3.2 收入效应 | 第32-38页 |
3.2.1 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3.2.2 实证分析 | 第33-38页 |
3.2.3 小结 | 第38页 |
3.3 就业效应 | 第38-42页 |
3.3.1 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3.3.2 实证分析 | 第39-42页 |
3.3.3 小结 | 第42页 |
3.4 投资效应 | 第42-47页 |
3.4.1 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43页 |
3.4.2 实证分析 | 第43-47页 |
3.4.3 小结 | 第47页 |
3.5 通胀效应 | 第47-53页 |
3.5.1 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47-48页 |
3.5.2 实证分析 | 第48-51页 |
3.5.3 小结 | 第51-53页 |
4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4.1.1 收入效应 | 第53页 |
4.1.2 就业效应 | 第53-54页 |
4.1.3 投资效应 | 第54页 |
4.1.4 通胀效应 | 第54页 |
4.2 政策建议 | 第54-56页 |
4.2.1 提高经济水平,支撑旅游业发展 | 第54-55页 |
4.2.2 采取多种措施,开发入境旅游市场 | 第55页 |
4.2.3 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 第55页 |
4.2.4 建立防范机制,规避旅游业负面效应 | 第55-56页 |
4.3 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