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分析

引 言第8-10页
一、 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第10-26页
    (一) 制度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第10-14页
        1 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第10-12页
        2 制度的构成第12-14页
    (二) 制度、组织与经济绩效第14-26页
        1 经济学的解释逻辑--效率机制第15-19页
        2 社会学的解释逻辑--合法化机制第19-23页
        3 两种机制作用下的组织运作方式第23-26页
二、 制度分析的传统视角第26-48页
    (一) 制度分析的两种研究路径第26-29页
        1 理性计算的研究路径第26-27页
        2 文化的研究路径第27-29页
    (二) 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第29-38页
        1 作为规则系统(Regulatory Systems)的制度第30-33页
        2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第33-35页
        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局限性第35-38页
    (三) 社会学中的制度分析第38-48页
        1 作为规范系统(Normative Systems)的制度第38-44页
        2 社会学的制度主义第44-48页
三、 网络嵌入性及其超越第48-62页
    (一) 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融合第48-52页
        1 古典经济社会学家的比较制度分析第48-51页
        2 经济学与社会学融合的当代尝试第51-52页
    (二) 网络嵌入性理论及其局限第52-62页
        1 网络嵌入性问题第53-55页
        2 不充分社会化与过度社会化第55-57页
        3 社会网络与制度联系的缺失--网络嵌入理论的局限第57-62页
四、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作用第62-79页
    (一) 非正式规范的起源及其与正式规范相互作用的社会机制第62-70页
        1 微观社会交换和非正式规范的产生与维持第63-65页
        2 宏观社会交换与社会制度结构的维持和变迁第65-70页
    (二) 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非正式规范与正式规范的相互作用第70-79页
        1 作为社会规范系统的制度层级结构第70-74页
        2 非正式规范与正式组织规则的相互作用第74-76页
        3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与冲突第76-79页
五、 市场化改革与制度变迁失衡第79-101页
    (一) 市场经济的整体制度化结构第79-83页
        1 市场化的内涵第80页
        2 市场经济制度的整体结构第80-83页
    (二) 中国市场化改革中的制度失衡第83-92页
        1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方式第84-87页
        2 正式制度安排的单向突进与制度失衡第87-92页
    (三) 利益冲突与价值认同危机第92-101页
        1 渐进式改革的内在矛盾和利益冲突第92-95页
        2 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思想观念基础第95-101页
六、 路径依赖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第101-121页
    (一) 渐进式改革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第102-108页
        1 “路径依赖”的一般理论第102-104页
        2 中国市场化改革中的“路径依赖”第104-108页
    (二) 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非正式制度第108-121页
        1 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组织形式第109-114页
        2 持续存在的文化价值偏好第114-121页
七、 制度冲突与制度融合第121-142页
    (一)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及其社会后果第121-134页
        1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第122-124页
        2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冲突的社会后果第124-134页
    (二) 从制度冲突到制度融合第134-142页
        1 关系规则、行政规则与市场规则第135-137页
        2 推进非正式制度的变革第137-142页
结 语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0-151页
论文摘要(中文)第151-155页
论文摘要(英文)第155页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渝地区高血压健康管理人群的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布鲁氏菌病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