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重磁震联合解释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10-15页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0-12页
        1.2.1 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存在问题第11-12页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页
        1.3.2 技术路线第12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12-13页
        1.3.4 关键技术第13-14页
    1.4 主要认识第14-15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5-1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6页
    2.2 构造特征第16-17页
    2.3 演化特征第17-18页
第3章 松辽盆地周缘地层及岩性特征第18-37页
    3.1 松辽盆地西部地层及岩性特征第18-24页
        3.1.1 中二叠统哲斯组第18-21页
        3.1.2 上二叠统林西组第21-24页
    3.2 松辽盆地南部地层及岩性特征第24-28页
        3.2.1 中志留统张家屯组第25页
        3.2.2 上志留统二道沟组第25页
        3.2.3 石炭系鹿圈屯组第25-26页
        3.2.4 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磨盘山组第26页
        3.2.5 中二叠统范家屯组第26-28页
        3.2.6 上二叠统杨家沟组第28页
    3.3 松辽盆地东部地层及岩性特征第28-35页
        3.3.1 宝清-密山地区下泥盆统黑台组第28-30页
        3.3.2 宝清-密山地区上石炭-下二叠统珍子山组第30-32页
        3.3.3 宝清-密山地区中二叠统平阳镇组第32页
        3.3.4 滨东地区下二叠统唐家屯组第32-33页
        3.3.5 滨东地区中二叠统玉泉组第33-34页
        3.3.6 滨东地区中二叠统土门岭组第34-35页
        3.3.7 滨东地区上二叠统红山组第35页
    3.4 松辽盆地东部地层及岩性特征第35-37页
第4章 松辽盆地基底岩性特征第37-49页
    4.1 松辽盆地钻井基底岩性研究第37-38页
    4.2 松辽盆地各井基底岩性特征第38-49页
第5章 基底岩性重磁震响应特征第49-60页
    5.1 基底岩性的地震响应特征第49-52页
        5.1.1 地震属性归一化及聚类分析第49-50页
        5.1.2 地震属性与岩性的相关性分析第50-52页
    5.2 地震相和基底岩性相关性第52-55页
    5.3 基底岩性的重磁特征第55-60页
第6章 基底岩性重磁联合反演第60-75页
    6.1 视密度、视磁化率反演第60-66页
    6.2 岩性模板建立第66-68页
    6.3 地震剖面约束下的重磁剖面反演第68-75页
第7章 基底岩性分布特征第75-80页
    7.1 基底深度判定第75-76页
    7.2 基底岩性预测及分布特征第76-80页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相移光纤光栅滤波特性研究及其传感应用
下一篇:MMP-2、3、9、11、1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MMP-11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