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抗生素和有机氯农药 | 第10-13页 |
1.1.1 抗生素和有机氯农药简述 | 第10-12页 |
1.1.2 抗生素和有机氯农药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 第12-13页 |
1.2 自然水体多相体系 | 第13-15页 |
1.2.1 多种固相物质 | 第13-14页 |
1.2.2 共存污染物 | 第14-15页 |
1.3 共存重金属影响有机污染物吸附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9-20页 |
2.2 固相物质的采集与处理 | 第20-21页 |
2.3 固相物质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1-22页 |
2.4 吸附实验 | 第22-24页 |
2.4.1 固相物质对诺氟沙星和林丹的吸附热力学实验 | 第22-23页 |
2.4.2 单一浓度重金属对吸附诺氟沙星和林丹等温线的影响 | 第23页 |
2.4.3 不同浓度重金属对吸附诺氟沙星和林丹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4 诺氟沙星和林丹的测定 | 第24页 |
2.5 紫外可见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24-25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25-27页 |
2.6.1 吸附量计算 | 第25页 |
2.6.2 吸附等温模型 | 第25-26页 |
2.6.3 分布系数 | 第26-27页 |
第3章 水环境中固相物质对诺氟沙星和林丹的吸附特征 | 第27-31页 |
3.1 固相物质的部分理化性质 | 第27页 |
3.2 固相物质对诺氟沙星和林丹的吸附特征 | 第27-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重金属对固相物质吸附诺氟沙星和林丹的影响 | 第31-44页 |
4.1 重金属存在条件下最佳吸附等温线模型的确定 | 第31-34页 |
4.2 Pb和Cd对固相物质吸附诺氟沙星和林丹的影响 | 第34-38页 |
4.2.1 单一浓度Pb和Cd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 第34-35页 |
4.2.2 不同浓度Pb和Cd对吸附的影响 | 第35-38页 |
4.3 Cr和As对固相物质吸附诺氟沙星和林丹的影响 | 第38-41页 |
4.3.1 单一浓度Cr和As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2 不同浓度Cr和As对吸附的影响 | 第39-41页 |
4.4 重金属对诺氟沙星和林丹在固相物质上的分布系数影响 | 第41-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重金属影响固相物质吸附诺氟沙星和林丹的机制 | 第44-54页 |
5.1 吸附体系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 | 第44-47页 |
5.2 生物膜吸附体系DOM的光谱分析 | 第47-50页 |
5.3 重金属对固相物质吸附诺氟沙星和林丹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50-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