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磁性氧化铁纳米立方的制备及其在心脏疾病应用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7页
    1.1 引言第15-17页
    1.2 心肌梗死概述第17-18页
        1.2.1 心肌梗死(MI)及炎症反应第17页
        1.2.2 单核/巨噬细胞第17-18页
        1.2.3 以炎症反应为靶点的心室重塑新进展第18页
    1.3 磁共振成像第18-23页
        1.3.1 磁共振成像原理第18页
        1.3.2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功能、分类及研究概况第18-20页
        1.3.3 超顺磁性氧化铁造影剂及分类第20-21页
        1.3.4 超顺磁性氧化铁的制备第21-22页
        1.3.5 超顺磁性氧化铁的表面修饰、应用与研究进展第22-23页
    1.4 凋亡细胞的抗炎作用与应用第23-24页
        1.4.1 细胞凋亡与磷酯酰丝氨酸(PS)外翻第23-24页
        1.4.2 磷酯酰丝氨酸受体(PSR)及作用途径第24页
        1.4.3 PS-PSR介导的凋亡细胞清除的抗炎作用与应用第24页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第24-27页
        1.5.1 研究目的第24-25页
        1.5.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二章 磁性聚合物PS呈递胶束的制备第27-45页
    1 仪器与试剂第27-28页
        1.1 仪器第27页
        1.2 试剂第27-28页
    2 实验方法第28-35页
        2.1 嵌段聚合物PLAn-PCB的合成与表征第28-30页
            2.1.1 不同聚合度端溴基聚乳酸溴(PLAnBr)的合成与处理第29页
            2.1.2 羧基甜菜碱(CB)单体的合成与处理第29-30页
            2.1.3 不同聚合度PLAn-PCB的合成与处理第30页
        2.2 磁性聚合物PS呈递胶束的制备第30-31页
            2.2.1 油酸包覆磁性氧化铁纳米立方(MIONs)的合成第30-31页
            2.2.2 磁性聚合物PS呈递胶束的制备第31页
        2.3 材料及胶束的测定与表征的测定第31-32页
            2.3.1 PLAnBr的GPC表征第31页
            2.3.2 材料的氢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第31页
            2.3.3 透射电镜(TEM)表征第31-32页
        2.4 磁性聚合物PS呈递胶束的处方筛选第32页
            2.4.1 材料的量第32页
            2.4.2 PLAn的聚合度第32页
        2.5 磁性聚合物PS呈递胶束的表征第32-33页
            2.5.1 粒径分布第32页
            2.5.2 稳定性第32页
            2.5.3 透射电镜(TEM)第32-33页
            2.5.4 磁学性质第33页
            2.5.5 弛豫效率第33页
            2.5.6 分散性与磁响应性第33页
            2.5.7 PLA40-PCB的pH缓冲效应的表征第33页
        2.6 铁(Fe)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3-34页
            2.6.1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4页
            2.6.2 准确度第34页
            2.6.3 精密度第34页
            2.6.4 胶束中铁含量的测定第34页
        2.7 磷(P)含量测定第34-35页
        2.8 数据第35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5-44页
        3.1 嵌段聚合物PLAn-PCB的表征第35-37页
            3.1.1 PLAnBr的GPC表征第35-36页
            3.1.2 CB、PLAnBr、PLA40-PCB的氢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第36-37页
        3.2 MIONs和磁性聚合物PS呈递胶束的表征第37-42页
            3.2.1 处方优化第37-38页
            3.2.2 TEM、DLS及稳定性第38-39页
            3.2.3 磁性能的检测第39-41页
            3.2.4 PLAn-PCB的pH缓冲效应的表征第41-42页
        3.3 铁(Fe)、磷(P)含量的测定方法第42-44页
            3.3.1 标准曲线第42页
            3.3.2 准确度第42-43页
            3.3.3 精密度第43页
            3.3.4 胶束Fe含量的检测第43页
            3.3.5 胶束P含量的检测第43-44页
    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PP/PS@MIONs的体外抗炎活性研究第45-61页
    1 仪器与试剂第45-47页
        1.1 仪器第45页
        1.2 试剂第45-46页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第46页
        1.4 实验动物第46-47页
    2 实验方法第47-52页
        2.1 小鼠RAW 264.7 巨噬细胞的培养第47-48页
            2.1.1 细胞培养前的准备第47页
            2.1.2 细胞复苏第47页
            2.1.3 细胞传代第47页
            2.1.4 细胞冻存第47-48页
        2.2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提取和培养第48-49页
            2.2.1 细胞培养前的准备第48页
            2.2.2 巯基乙酸盐培养基的配制第48页
            2.2.3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诱导第48页
            2.2.4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与纯化第48-49页
        2.3 实验分组及处理第49页
        2.4 对小鼠RAW 264.7 巨噬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第49页
        2.5 PP/PS@MIONs的体外摄取与靶向的初步研究第49-50页
            2.5.1 流式细胞仪检测步骤第50页
            2.5.2 细胞超薄切片检测步骤第50页
        2.6 PP/PS@MIONs体外摄取与逃逸的初步研究第50-51页
            2.6.1 荧光标记的PP/PS@MIONs的制备第50页
            2.6.2 荧光标记的PP/PS@MIONs摄取与逃逸的初步研究第50-51页
        2.7 体外细胞水平炎症模型的建立第51页
        2.8 PP/PS@MIONs体外对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第51页
        2.9 PP/PS@MIONs体外对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第51-52页
        2.10 数据第52页
    3 实验结果第52-59页
        3.1 细胞毒性实验结果第52-53页
        3.2 PP/PS@MIONs的体外细胞摄取第53-54页
        3.3 荧光标记的PP/PS@MIONs摄取与逃逸的初步研究第54-56页
        3.4 PP/PS@MIONs体外对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第56-57页
        3.5 PP/PS@MIONs体外对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第57-59页
    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PP/PS@MIONs的体内抗炎活性研究第61-72页
    1 仪器与试剂第61页
        1.1 仪器第61页
        1.2 试剂第61页
        1.3 实验动物第61页
    2 实验内容第61-64页
        2.1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构建第61-62页
        2.2 实验分组及处理第62-63页
        2.3 PP/PS@MIONs的体内MR成像能力考察第63页
        2.4 PP/PS@MIONs对大鼠MI后修复的药效学研究第63-64页
            2.4.1 MRI检测心功能第63页
            2.4.2 心梗区血管微循环的药效学研究第63页
            2.4.3 免疫组化切片染色第63-64页
            2.4.4 数据第64页
    3 实验结果第64-70页
        3.1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构建第64页
        3.2 PP/PS@MIONs的体内MR成像能力考察第64-66页
        3.3 PP/PS@MIONs对大鼠MI后修复效果的研究第66-70页
            3.3.1 MI治疗后大鼠心功能检测和治疗效果第67-69页
            3.3.2 MI治疗后大鼠心肌缺血情况分析第69-70页
    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72-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个人简介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脂联素的水平变化
下一篇:不同剂量他汀治疗对冠心病CABG围手术期患者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