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示波器软件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虚拟示波器的优势 | 第12-13页 |
·高性价比 | 第12页 |
·携带方便 | 第12-13页 |
·易扩展 | 第13页 |
·UI 接口更友好 | 第13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作者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虚拟数字示波器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16-23页 |
·需求简介 | 第16-17页 |
·架构设计 | 第17-18页 |
·子系统划分 | 第18-19页 |
·模块划分 | 第19-21页 |
·开发环境和工具的选择 | 第21-22页 |
·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21-22页 |
·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虚拟示波器软件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第23-42页 |
·GDI 简介 | 第23页 |
·MFC 类库简介 | 第23-24页 |
·虚拟示波器界面的设计 | 第24-25页 |
·虚拟示波器界面的实现 | 第25-26页 |
·绘制波形 | 第26-31页 |
·波形保存功能 | 第31-32页 |
·实现虚拟示波器界面用到的关键算法 | 第32-36页 |
·峰峰值画图算法 | 第32-34页 |
·双缓存绘图 | 第34页 |
·透明位图的实现方法 | 第34-36页 |
·界面操作 | 第36-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数据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 第42-55页 |
·数据传输模块的需求 | 第42页 |
·应用层传输协议 | 第42-49页 |
·通信结构体定义 | 第43-47页 |
·应用层通信接口 | 第47-49页 |
·数据通信接口 | 第49-51页 |
·TCP 通信接口定义 | 第51-52页 |
·USB 通信接口定义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虚拟数据采集卡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68页 |
·虚拟数据采集设备的功能 | 第55-56页 |
·信号发生器功能的实现 | 第56-57页 |
·网络通信功能的实现 | 第57-58页 |
·命令响应功能 | 第58页 |
·触发系统 | 第58-59页 |
·关键算法描述 | 第59-64页 |
·信号采集 | 第59-61页 |
·插值算法 | 第61-64页 |
·数字化信号 | 第64页 |
·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64-67页 |
·__int64 转成网络字节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64-65页 |
·WM_TIMER 在工作线程中失效的解决方法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波形数据的数学处理 | 第68-73页 |
·波形数据的表示形式 | 第68-69页 |
·参数自动测量 | 第69页 |
·数字滤波 | 第69-70页 |
·快速傅立叶变换 | 第70-72页 |
·快速傅立叶变换简介 | 第70页 |
·频率数据的使用 | 第70-72页 |
·波形叠加 | 第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示波器的手动测量技术 | 第73-76页 |
·电压的测量 | 第73页 |
·时间和频率的测量 | 第73-74页 |
·脉冲宽度与上升时间的测量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7页 |
·总结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