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6-16页
    1.1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6-8页
    1.2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第8-9页
        1.2.1 锂电池负极材料第8-9页
        1.2.2 锂电池正极材料第9页
    1.3 纳米结构的电极材料第9-11页
    1.4 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进展第11-15页
        1.4.1 纳米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第11-12页
        1.4.2 碳包覆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第12-13页
        1.4.3 与金属复合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第13-14页
        1.4.4 与聚合物复合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第14-15页
    1.5 选题依据第15-16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16-20页
    2.1 静电纺丝第16-17页
    2.2 X射线衍射第17-19页
    2.3 材料分析仪器第19-20页
第三章 碳包覆MoO_2纳米纤维负极材料第20-30页
    3.1 实验原理第20页
    3.2 实验试剂及设备第20-21页
    3.3 实验步骤第21-23页
        3.3.1 配制AMM/PVA溶液第21页
        3.3.2 静电纺丝第21页
        3.3.3 低温热处理第21-22页
        3.3.4 高温碳化处理第22页
        3.3.5 制作纽扣电池第22-23页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3-28页
        3.4.1 表面形貌第23-24页
        3.4.2 结构分析第24-27页
        3.4.3 循环伏安法测试第27页
        3.4.4 充放电测试第27-28页
    3.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四章 LiFe_xNi_(1/3-x)Co_(1/3)Mn_(1/3)O_2(0≤x≤0.267)微球正极材料第30-42页
    4.1 引言第30页
    4.2 实验试剂及设备第30-31页
    4.3 实验步骤第31-33页
        4.3.1 制备MnCO_3微球第31页
        4.3.2 进行Fe掺杂第31-32页
        4.3.3 高温烧结第32页
        4.3.4 制作纽扣电池第32-33页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3-41页
        4.4.1 表面形貌第33页
        4.4.2 结构分析第33-37页
        4.4.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7-41页
    4.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总结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约翰·斯坦贝克《烦恼的冬天》的互文性研究
下一篇:揭开面纱:C.S.路易斯《裸颜》中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