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2.1 知识服务概述 | 第20-26页 |
2.1.1 知识及其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2 知识服务的含义 | 第21-22页 |
2.1.3 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 第22-23页 |
2.1.4 知识服务的特点 | 第23-25页 |
2.1.5 知识服务的流程 | 第25-26页 |
2.2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概述 | 第26-31页 |
2.2.1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 第26页 |
2.2.2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定义和内容 | 第26-28页 |
2.2.3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功能和特点 | 第28-30页 |
2.2.4 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和优势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 第32-64页 |
3.1 调查目的、对象与方法 | 第32-33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32页 |
3.1.2 调查对象 | 第32-33页 |
3.1.3 调查方法 | 第33页 |
3.2 知识服务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 第33-51页 |
3.2.1 黑龙江省十所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开展情况调查 | 第33-45页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5-51页 |
3.3 馆员知识服务认知水平调查分析 | 第51-56页 |
3.3.1 调查问卷设计和统计 | 第51-56页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6页 |
3.4 读者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认知水平及其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与满意度调查分析 | 第56-64页 |
3.4.1 调查问卷设计和统计 | 第56-63页 |
3.4.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页 |
4 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64-72页 |
4.1 知识服务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 | 第64-67页 |
4.1.1 知识资源不便于查找且使用效率较低 | 第64-65页 |
4.1.2 数字资源重复引进及各高校图书馆间的协作较差 | 第65-66页 |
4.1.3 个性化知识服务水平较低及学科馆员制度发展较缓慢 | 第66-67页 |
4.2 馆员对知识服务认知存在的问题 | 第67-69页 |
4.2.1 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较为薄弱 | 第67-68页 |
4.2.2 知识服务理念和知识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 第68页 |
4.2.3 知识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 第68-69页 |
4.3 读者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认知水平及其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与满意度存在的问题 | 第69-71页 |
4.3.1 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认识不足 | 第69-70页 |
4.3.2 接受馆内知识服务的能力缺乏 | 第70页 |
4.3.3 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满意度不高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对策 | 第72-80页 |
5.1 完善知识服务开展形式并加强区域间馆际合作 | 第72-75页 |
5.1.1 加强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数字资源建设 | 第72-73页 |
5.1.2 加强馆际间的协作 | 第73-74页 |
5.1.3 增强知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 第74-75页 |
5.2 提高馆员素质 | 第75-77页 |
5.2.1 提升馆员业务素质 | 第75-76页 |
5.2.2 提高馆员知识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 | 第76页 |
5.2.3 提升馆员的沟通能力 | 第76-77页 |
5.3 加强对读者教育宣传和读者需求研究 | 第77-79页 |
5.3.1 加强对读者的宣传力度 | 第77-78页 |
5.3.2 加强对读者的教育和培训 | 第78页 |
5.3.3 加大对读者知识需求的调研分析 | 第78-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6 总结及展望 | 第80-8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1-83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81-82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 1 | 第88-90页 |
附录 2 | 第90-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