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407c卧式螺旋管内的两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
| 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符号说明表 | 第13-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 1.2.1 光滑直管内两相流动换热 | 第16-19页 |
| 1.2.2 加强管内两相流动换热问题 | 第19-22页 |
| 1.2.3 螺旋管内的流动换热 | 第22-24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2章 R407c流动沸腾实验系统与调试运行 | 第25-37页 |
| 2.1 实验原理 | 第25页 |
| 2.2 实验系统 | 第25-33页 |
| 2.2.1 实验主体部分 | 第27-29页 |
| 2.2.2 冷却水系统 | 第29-30页 |
| 2.2.3 测量设备 | 第30-32页 |
| 2.2.4 数据采集系统 | 第32页 |
| 2.2.5 实验辅助设备 | 第32-33页 |
| 2.2.6 保温与密封 | 第33页 |
| 2.3 实验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 第33-35页 |
| 2.3.1 循环启动前 | 第33-34页 |
| 2.3.2 循环启动后 | 第34-3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3章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37-43页 |
| 3.1 实验方法与方案 | 第37-38页 |
| 3.1.1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 3.1.2 实验方案 | 第37-38页 |
| 3.2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8-40页 |
| 3.2.1 质量流速 | 第38页 |
| 3.2.2 电加热功率 | 第38-39页 |
| 3.2.3 热流密度 | 第39页 |
| 3.2.4 内壁温 | 第39页 |
| 3.2.5 沸腾换热系数 | 第39-40页 |
| 3.2.6 干度 | 第40页 |
| 3.3 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40-42页 |
| 3.3.1 实验段尺寸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41页 |
| 3.3.2 温度测量的不确定度 | 第41页 |
| 3.3.3 工质流速的不确定度 | 第41页 |
| 3.3.4 压力和压差的不确定度 | 第41-42页 |
| 3.3.5 电压和电流的不确定度分 | 第42页 |
| 3.3.6 间接测量值的不确定度 | 第4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卧式螺旋管壁温分布特性 | 第43-53页 |
| 4.1 计算截面圆周方向壁温分布 | 第43-49页 |
| 4.1.1 典型计算截面的壁温分布 | 第43-46页 |
| 4.1.2 热流密度对内外侧壁温的影响 | 第46-49页 |
| 4.2 壁温沿管长方向分布特性 | 第49-52页 |
| 4.2.1 质量流速对壁温分布的影响 | 第49-50页 |
| 4.2.2 系统压力对壁温分布的影响 | 第50页 |
| 4.2.3 干度对壁温分布的影响 | 第50-51页 |
| 4.2.4 与R134a外壁温分布的定性比较 | 第51-52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卧式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 | 第53-61页 |
| 5.1 换热系数分布特性 | 第53-55页 |
| 5.1.1 截面平均换热系数沿管长分布特性 | 第53-54页 |
| 5.1.2 换热系数周向分布特性 | 第54-55页 |
| 5.2 系统参数变化对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55-58页 |
| 5.2.1 质量流速对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55-56页 |
| 5.2.2 系统压力对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56-57页 |
| 5.2.3 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57-58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 第6章 卧式螺旋管内的流动阻力特性 | 第61-69页 |
| 6.1 几种常见压降计算公式 | 第61-65页 |
| 6.1.1 L-M计算法 | 第61-62页 |
| 6.1.2 Chisholm摩擦阻力压降关联式 | 第62-63页 |
| 6.1.3 陈立勋等人摩擦阻力压降关联式 | 第63-64页 |
| 6.1.4 郭烈锦等人摩擦阻力关联式 | 第64-65页 |
| 6.2 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 6.2.1 质量流速和平均干度对压降的影响 | 第65-66页 |
| 6.2.2 系统压力和热流密度对压降的影响 | 第66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7.1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致谢 | 第77-7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 附件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