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1.4 课题创新点 | 第9-10页 |
1.5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蜀文化视觉符号的类别和特征 | 第11-16页 |
2.1 灿烂悠久的文物符号 | 第11-12页 |
2.2 地灵人杰的名人符号 | 第12-13页 |
2.3 休闲和乐的民俗符号 | 第13-14页 |
2.4 自然和谐的生态符号 | 第14-16页 |
3 成都景区导视系统的蜀文化设计现状分析 | 第16-33页 |
3.1 成都景区的研究范围 | 第16页 |
3.2 成都景区的蜀文化现状 | 第16-18页 |
3.3 成都景区导视系统的功能类别 | 第18页 |
3.4 成都景区导视系统中蜀文化符号的视觉表达 | 第18-26页 |
3.4.1 蜀文化的平面表达 | 第18-23页 |
3.4.2 蜀文化的立体表达 | 第23-24页 |
3.4.3 蜀文化的材料表达 | 第24-26页 |
3.5 成都景区导视系统中蜀文化符号的功能体现 | 第26-28页 |
3.5.1 地域文化宣传功能 | 第26页 |
3.5.2 艺术化美学功能 | 第26-27页 |
3.5.3 特色化表现功能 | 第27-28页 |
3.6 成都景区导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3页 |
3.6.1 部分导视形式不规范统一 | 第28页 |
3.6.2 部分导视缺乏文化元素设计 | 第28-31页 |
3.6.3 部分导视缺少景区特色设计 | 第31页 |
3.6.4 部分导视缺少针对弱势群体的设计 | 第31-33页 |
4 蜀文化视觉符号在成都景区导视系统中的创新性设计 | 第33-45页 |
4.1 设计原则和要点 | 第33-34页 |
4.1.1 标准统一 | 第33页 |
4.1.2 导视明确 | 第33页 |
4.1.3 布局合理 | 第33页 |
4.1.4 层次清晰 | 第33-34页 |
4.1.5 地域文化设计 | 第34页 |
4.1.6 人性化设计 | 第34页 |
4.2 设计思路和方法 —— 以成都望江公园为例 | 第34-37页 |
4.2.1 成都望江公园的环境特点 | 第35页 |
4.2.2 成都望江公园的文化特点 | 第35-36页 |
4.2.3 景区导视设计新式手法的借鉴和学习 | 第36-37页 |
4.3 设计具体实践 | 第37-45页 |
4.3.1 蜀文化视觉符号的再创造 | 第37-39页 |
4.3.2 设计望江公园导视牌 | 第39-41页 |
4.3.3 设计手机导视APP进行景区导视升级 | 第41-42页 |
4.3.4 其他配套设计完善作品 | 第42-45页 |
5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