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

办公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2-3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行业规范及政策对运行节能的规定第13-15页
    1.3 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及空调系统运行现状第15-21页
        1.3.1 办公建筑能耗情况第15-16页
        1.3.2 人员的影响因素-从设计到运行第16-18页
        1.3.3 空调系统运行现状调查第18-20页
        1.3.4 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改造技术第20-21页
    1.4 空调系统节能运行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1-30页
        1.4.1 系统节能研究的提出第21-22页
        1.4.2 空调系统优化节能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26页
        1.4.3 文献综述小结第26-30页
    1.5 空气-空气能量热回收技术研究综述第30-31页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1-34页
2 空调系统实验平台改造及测试第34-66页
    2.1 实验平台现状诊断及改造方案第34-36页
    2.2 空调系统参数第36-38页
        2.2.1 空调主机设备第36-37页
        2.2.2 冷却与冷冻水泵第37页
        2.2.3 风机盘管第37-38页
    2.3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测试方法第38-42页
        2.3.1 实验方案目的及原则第38-39页
        2.3.2 空调主机的测试方法第39-40页
        2.3.3 室内温、湿度测试第40-41页
        2.3.4 冷却侧带走的热量测试第41-42页
        2.3.5 风机盘管参数测试第42页
    2.4 实验结果分析第42-64页
        2.4.1 室外气温及室内热扰第42-43页
        2.4.2 机房侧耗电量分析第43-45页
        2.4.3 工况一运行分析第45-52页
        2.4.4 工况二运行分析第52-56页
        2.4.5 工况三运行分析第56-60页
        2.4.6 工况四运行分析第60-64页
    2.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3 实验平台理论模型的建立及校验第66-84页
    3.1 建筑物及系统模型第66-72页
        3.1.1 实验平台模型第66-67页
        3.1.2 建筑物模型第67-69页
        3.1.3 空调系统模型第69-72页
    3.2 校验模拟的方法第72-74页
        3.2.1 校验的必要性第72页
        3.2.2 校验模拟评价方法第72-74页
    3.3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及校验第74-78页
        3.3.1 模拟结果的校验- 7 月25日第74-76页
        3.3.2 模拟结果的校验- 8 月7日第76-78页
    3.4 气象数据与负荷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第78-82页
        3.4.1 气象参数变量的选择第78-79页
        3.4.2 逐步多元回归法的应用分析第79-82页
    3.5 本章小结第82-84页
4 优化策略的制订及系统模型的建立第84-108页
    4.1 系统模型优化变量-冷冻水出水温度第84-87页
        4.1.1 变冷冻水出水温运行相关规定第85页
        4.1.2 空调主机变冷冻水出水温度调节第85-87页
    4.2 变冷冻水出水温度与变流量的可行性与耦合性第87-91页
        4.2.1 冷冻水出水温度对室内相对湿度的影响第87页
        4.2.2 冷冻水流量变化对空调主机COP的影响第87-89页
        4.2.3 冷冻水流量与冷冻水出水温度变化的耦合第89-90页
        4.2.4 分析小结第90-91页
    4.3 变冷却水流量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第91-92页
    4.4 用于系统优化分析仿真模型的建立第92-100页
        4.4.1 优化系统模型及目标函数的确定第92-93页
        4.4.2 建筑物模型及气象数据第93-94页
        4.4.3 空调系统模型部件介绍第94-100页
    4.5 智能优化算法及优化系统介绍第100-107页
        4.5.1 粒子群算法介绍第100-103页
        4.5.2 广义模式搜索-虎克-捷夫算法第103-104页
        4.5.3 混合优化算法第104页
        4.5.4 罚函数及权重因子的取值规则第104-107页
    4.6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5 优化结果分析第108-144页
    5.1 基准模型与优化模型第108-113页
        5.1.1 基准与优化模型设计第108-110页
        5.1.2 基准模型结果第110-112页
        5.1.3 优化算法参数设置第112-113页
    5.2 冷冻水出水温度(CHW)优化分析第113-119页
        5.2.1 Hooke-Jeeves(HJ)优化算法结果(CHW)第113-117页
        5.2.2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IW)结果(CHW)第117-119页
    5.3 冷却水流量(CLR)优化分析第119-123页
        5.3.1 HJ算法和PSOIW算法结果分析第119-121页
        5.3.2 不同冷却水流量下的耗电量第121页
        5.3.3 不同冷却水流量下运行参数第121-123页
    5.4 冷冻水出(CHW)/回水温度(CRW)优化第123-133页
        5.4.1 CHW 7℃,冷冻水出水\回水温差不同第124-127页
        5.4.2 其它冷冻水出、回水温度工况第127-130页
        5.4.3 冷冻水出、回水温度优化第130-133页
    5.5 冷冻水出水温度(CHW)与冷却水流量(CLR)协同优化第133-137页
        5.5.1 HJ算法的优化结果(CHW/CLR)第133-134页
        5.5.2 PSOIW算法优化结果(CHW/CLR)第134-135页
        5.5.3 优化结果分析第135-137页
    5.6 三因素优化变量分析:CHW/CLR/CRW第137-140页
    5.7 优化结果汇总第140-142页
    5.8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6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的优化运行第144-156页
    6.1 模拟建筑及模型验证第144-145页
    6.2 气象条件第145-146页
    6.3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模型及模型验证第146-147页
        6.3.1 Type667回收量计算模型第146页
        6.3.2 Type667回收量计算模型的验证第146-147页
    6.4 分析方法第147页
    6.5 计算结果分析第147-155页
        6.5.1 夏季工况分析第147-151页
        6.5.2 冬季工况分析第151-154页
        6.5.3 全年工况分析第154-155页
    6.6 本章小结第155-15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56-160页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56-158页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58页
    7.3 研究展望第158-160页
致谢第160-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0页
附录第170-172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第170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参编图书第170-171页
    C. 优化算法分类与对比第171-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嫩平原碱化生境芦苇种群不同生长型分株数量特征的研究
下一篇:人参皂苷Rg1促进C2C12细胞增殖与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