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基于金银纳米粒子取向的高分子复合薄膜的压力敏感行为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5-38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2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基本原理第16-18页
    1.3 贵金属纳米粒子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行为第18-25页
        1.3.1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影响因素第18-24页
        1.3.2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行为的模拟第24-25页
    1.4 贵金属纳米粒子的溶液合成方法第25-31页
        1.4.1 Au纳米棒第26-30页
        1.4.2 Ag纳米片第30-31页
    1.5 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第31-36页
        1.5.1 基于纳米粒子介电环境变化的传感器第32-33页
        1.5.2 基于纳米粒子形貌变化的传感器第33-34页
        1.5.3 基于纳米粒子组装行为的传感器第34-35页
        1.5.4 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压力传感器第35-36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6-38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38-44页
    2.1 试验用化学试剂第38页
    2.2 贵金属纳米粒子合成方法第38-40页
        2.2.1 种子生长法合成Au纳米棒工艺第38-39页
        2.2.2 种子生长法合成Ag纳米片工艺第39页
        2.2.3 种子生长法合成Ag@Au复合纳米片工艺第39-40页
        2.2.4 热注入法合成Au纳米颗粒工艺第40页
    2.3 贵金属纳米粒子/高分子复合薄膜制备方法第40-41页
        2.3.1 Au纳米棒/高分子复合薄膜第40页
        2.3.2 Ag@Au复合纳米片/高分子复合薄膜第40-41页
    2.4 分析表征方法第41-42页
        2.4.1 形貌观察和结构分析第41-42页
        2.4.2 溶液光谱分析第42页
    2.5 受压条件下复合薄膜原位光谱分析第42-43页
    2.6 离散偶极子近似法模拟第43-44页
第3章 基于金银纳米粒子取向的高分子复合薄膜的设计与制备第44-66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金银纳米粒子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模拟第44-47页
    3.3 基于金银纳米粒子取向的压力敏感薄膜的设计第47-50页
    3.4 金银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第50-60页
        3.4.1 Au纳米棒第50-51页
        3.4.2 Ag纳米片第51-55页
        3.4.3 Ag@Au复合纳米片第55-58页
        3.4.4 Au纳米颗粒第58-60页
    3.5 金银纳米粒子/高分子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第60-65页
        3.5.1 Au纳米棒/PVA复合薄膜第60-61页
        3.5.2 Ag@Au复合纳米片/PVP复合薄膜第61-65页
    3.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基于金银纳米粒子取向的高分子复合薄膜压力敏感行为的试验研究第66-85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压力作用下薄膜消光光谱的变化规律及分析第66-72页
    4.3 基于Au纳米棒取向的高分子复合薄膜压力敏感行为的试验研究第72-78页
        4.3.1 施压时间与压力大小的影响第73-75页
        4.3.2 Au纳米棒长径比的影响第75-76页
        4.3.3 PEG含量的影响第76-77页
        4.3.4 薄膜厚度的影响第77-78页
    4.4 基于Ag@Au复合纳米片取向的高分子复合薄膜压力敏感行为的试验研究第78-83页
        4.4.1 施压时间与压力大小的影响第78-81页
        4.4.2 PEG含量的影响第81-82页
        4.4.3 Au壳层厚度的影响第82-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5章 基于金银纳米粒子取向的高分子复合薄膜压力敏感行为的数值模拟第85-109页
    5.1 引言第85页
    5.2 平面拉伸流场条件下粒子取向与形变量关系的推导第85-88页
    5.3 基于Au纳米棒取向的高分子复合薄膜压力敏感行为的数值模拟第88-96页
        5.3.1 Au纳米棒共振峰峰强随角度的变化第88页
        5.3.2 Au纳米棒在不同形变量下的角度变化第88-89页
        5.3.3 形变量与共振峰比值变化率的关系第89-90页
        5.3.4 形变量和共振峰比值变化率随压力和时间的变化第90-95页
        5.3.5 Au纳米棒长径比对共振峰比值变化率的影响第95-96页
        5.3.6 PEG含量对复合薄膜模量的影响第96页
    5.4 基于Ag纳米片取向的高分子复合薄膜压力敏感行为的数值模拟第96-106页
        5.4.1 Ag纳米片共振峰峰强随角度的变化第96-100页
        5.4.2 Ag纳米片在不同形变量下的角度变化第100页
        5.4.3 形变量与共振峰比值变化率的关系第100-101页
        5.4.4 形变量和共振峰比值变化率随压力和时间的变化第101-106页
        5.4.5 PEG含量对复合薄膜模量的影响第106页
    5.5 本章小结第106-109页
结论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2页
发表的其它论文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个人简历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城畸人》:“不确定性”的艺术世界
下一篇:中国业余网球教练现状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