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8-39页 |
1.1 不对称氢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9-28页 |
1.1.1 均相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1.1.2 多相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1.3 电化学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1.2 CO_2电化学固定研究进展 | 第28-33页 |
1.2.1 CO_2与有机物电解加成 | 第29-31页 |
1.2.2 CO_2直接电解还原 | 第31-33页 |
1.3 有机掺杂纳米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 第33-36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和意义 | 第36-39页 |
第二章 生物碱掺杂纳米银用于不对称电氢化 | 第39-57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2.2.1 化学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2.2.2 电极制备过程 | 第41-42页 |
2.2.3 金鸡纳生物碱诱导的苯基酮类电催化不对称氢化 | 第42页 |
2.2.4 电化学行为测定 | 第42-4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5页 |
2.3.1 电沉积纳米银电极的表征与应用 | 第43-48页 |
2.3.2 生物碱掺杂金属纳米银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 第48-52页 |
2.3.3 生物碱掺杂金属纳米银电极用于不对称电氢化 | 第52-55页 |
2.4 结论 | 第55-57页 |
第三章 生物碱掺杂纳米铜用于不对称电氢化 | 第57-75页 |
3.1 引言 | 第57-5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3.2.1 化学试剂与仪器 | 第58-59页 |
3.2.2 电极制备过程 | 第59页 |
3.2.3 金属铜催化的苯基酮类不对称电氢化 | 第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3页 |
3.3.1 纯纳米铜电极的表征与应用 | 第59-64页 |
3.3.2 金鸡纳生物碱在金属铜表面的吸附研究 | 第64-66页 |
3.3.3 有机掺杂纳米铜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 第66-69页 |
3.3.4 生物碱掺杂金属纳米铜电极用于不对称电氢化 | 第69-73页 |
3.4 结论 | 第73-75页 |
第四章 钴络合物掺杂纳米银用于不对称电羧化 | 第75-94页 |
4.1 引言 | 第75-7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6-78页 |
4.2.1 化学试剂与仪器 | 第76-77页 |
4.2.2 电极制备过程 | 第77页 |
4.2.3 卤代物与CO_2的电催化羧化 | 第77-7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8-92页 |
4.3.1 纯纳米银电极的表征与应用 | 第78-83页 |
4.3.2 钴络合物掺杂纳米银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 第83-89页 |
4.3.3 钴络合物掺杂纳米银电极在不对称电羧化中的应用 | 第89-92页 |
4.4 结论 | 第92-94页 |
第五章 吡啶衍生物掺杂纳米钯用于CO_2电还原 | 第94-110页 |
5.1 引言 | 第94-9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6-99页 |
5.2.1 化学试剂与仪器 | 第96页 |
5.2.2 大分子有机催化剂的合成 | 第96-98页 |
5.2.3 吡啶衍生物掺杂纳米钯电极的制备 | 第98页 |
5.2.4 吡啶催化的CO_2电还原反应 | 第98-9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9-108页 |
5.3.1 有机掺杂纳米钯电极的表征 | 第99-103页 |
5.3.2 吡啶衍生物掺杂纳米钯电极催化CO_2还原反应 | 第103-108页 |
5.4 结论 | 第108-110页 |
第六章 吡啶衍生物掺杂纳米合金用于CO_2电还原 | 第110-139页 |
6.1 引言 | 第110-111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11-112页 |
6.2.1 化学试剂与仪器 | 第111页 |
6.2.2 吡啶衍生物掺杂纳米钯电极的制备 | 第111-112页 |
6.2.3 吡啶催化的CO_2电还原反应 | 第112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38页 |
6.3.1 有机掺杂纳米铜钯电极的表征 | 第112-118页 |
6.3.2 吡啶衍生物掺杂纳米铜钯合金电极催化CO_2还原反应 | 第118-124页 |
6.3.3 有机掺杂纳米铜铂电极的表征 | 第124-130页 |
6.3.4 吡啶衍生物掺杂纳米铜铂合金电极催化CO_2还原反应 | 第130-136页 |
6.3.5 有机掺杂纳米铜铂合金电极催化CO_2电还原反应机理研究 | 第136-138页 |
6.4 结论 | 第138-13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9-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60页 |
科研成果 | 第160-163页 |
致谢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