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养殖皱纹盘鲍杂交种对土著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及种间渐渗杂交的遗传分析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文献综述第13-31页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第13-16页
     ·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第13-14页
     ·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假说第14-16页
 第二节 杂交育种在海洋贝类中的研究与应用第16-18页
 第三节 鲍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第18-22页
 第四节 鲍的养殖模式探究第22-24页
     ·封闭性水体的养殖模式第22-23页
     ·开放性水域的养殖模式第23-24页
 第五节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第24-28页
     ·分子标记的主要种类第24-27页
     ·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育种的应用第27-28页
 第六节 杂交种对自然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第28-31页
第二章: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第31-62页
 第一节 从 EST 文库中筛选盘鲍的微卫星标记第32-39页
     ·实验材料第32页
     ·实验方法第32-35页
     ·实验结果第35-37页
     ·讨论第37-39页
 第二节 富集文库-PCR 扫描法筛选西氏鲍的微卫星标记第39-51页
     ·实验材料第39页
     ·实验方法第39-45页
     ·实验结果第45-49页
     ·讨论第49-51页
 第三节 特异性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第51-62页
     ·实验材料第51页
     ·实验方法第51-52页
     ·实验结果第52-56页
     ·讨论第56-62页
第三章:杂交鲍的养殖对皱纹盘鲍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第62-99页
 第一节 皱纹盘鲍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分化与遗传多样性研究第63-86页
     ·材料和方法第63-69页
     ·实验结果第69-83页
     ·讨论第83-86页
 第二节 皱纹盘鲍杂交子的鉴定及种质资源评价第86-99页
     ·材料和方法第86-88页
     ·实验结果第88-94页
     ·讨论第94-99页
第四章:皱纹盘鲍与西氏鲍优良杂交种的培育第99-113页
   ·材料及方法第100-104页
     ·亲本来源及培育第100-101页
     ·人工催产授精及培育第101页
     ·杂交良种培育的具体技术路线第101-102页
     ·数据的测量第102-103页
     ·数据分析第103-104页
   ·结果第104-110页
     ·杂交子Ⅰ代群体在幼、稚鲍期的生产性状第104-105页
     ·回交子Ⅰ代群体在幼、稚鲍期的生产性状第105-106页
     ·回交子Ⅱ代群体在幼、稚鲍期的生产性状第106-107页
     ·自繁选育Ⅰ代群体在幼、稚鲍期的生产性状第107-108页
     ·自繁选育Ⅰ代群体在高温(度夏)期的生长速率及存活率第108-109页
     ·自繁选育Ⅱ代群体在幼、稚鲍期的生产性状第109-110页
     ·自繁选育Ⅱ代群体在高温(度夏)期的生长速率及存活率第110页
   ·讨论第110-113页
第五章:皱纹盘鲍、西氏鲍及其杂交和回交子代的遗传学分析第113-143页
 第一节 皱纹盘鲍、西氏鲍及其杂交和回交子代的细胞遗传学分析第113-127页
     ·材料与方法第114-116页
     ·实验结果第116-126页
     ·讨论第126-127页
 第二节 皱纹盘鲍、西氏鲍及其杂交和回交子代的分子遗传学分析第127-143页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127-129页
     ·实验结果第129-141页
     ·讨论第141-143页
第六章 本研究总结及展望第143-146页
   ·微卫星标记的筛选第143页
   ·杂交鲍的养殖对皱纹盘鲍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第143-144页
   ·皱纹盘鲍和西氏鲍优良杂交种的培育第144-145页
   ·皱纹盘鲍和西氏鲍及其杂交和回交子代的遗传学分析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5页
本文作者简介第155-1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第156-158页
致谢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系列海洋寡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抗2型糖尿病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含辣素衍生结构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合成与海洋防污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