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 1.3 本论文拟研究的科学问题 | 第12页 |
| 1.4 章节安排及创新点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天山地区夏季小时尺度降水的气候态特征 | 第15-35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资料和方法 | 第15-16页 |
| 2.2.1 资料 | 第15页 |
| 2.2.2 方法 | 第15-16页 |
| 2.3 天山地区夏季小时尺度降水的气候态特征 | 第16-20页 |
| 2.4 天山不同区域夏季降水的气候态特征 | 第20-24页 |
| 2.4.1 伊犁河谷地区夏季小时尺度降水的气候态特征 | 第20-22页 |
| 2.4.2 天山中段地区夏季小时尺度降水的气候态特征 | 第22-24页 |
| 2.5 天山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 第24-29页 |
| 2.6 天山地区气候态降水与风向的关系 | 第29-31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5页 |
| 第三章 天山中段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 第35-47页 |
| 3.1 引言 | 第35页 |
| 3.2 资料和方法 | 第35-36页 |
| 3.2.1 资料 | 第35-36页 |
| 3.2.2 方法 | 第36页 |
| 3.3 天山中段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 第36-39页 |
| 3.4 天山中段不同区域间降水日变化的关系 | 第39-4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影响天山中段地区夏季降水的环流因子分析 | 第47-65页 |
| 4.1 引言 | 第47页 |
| 4.2 资料和方法 | 第47-49页 |
| 4.2.1 资料 | 第47-48页 |
| 4.2.2 WRF模式 | 第48页 |
| 4.2.3 试验方案 | 第48-49页 |
| 4.3 影响天山中段降水日变化的热、动力机制 | 第49-52页 |
| 4.4 2010.06.22降水个例模拟 | 第52-63页 |
| 4.4.1 环流背景 | 第53-56页 |
| 4.4.2 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 第56-58页 |
| 4.4.3 热、动力条件 | 第58-6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5-67页 |
| 5.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 5.2 讨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