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区低压配电网合环供电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 1.1 项目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项目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3 低压环网供电方式现状 | 第11-25页 |
| 1.3.1 国内外中压配电网供电方式概述 | 第11-15页 |
| 1.3.2 国内外低压环形供电方式实例 | 第15-20页 |
| 1.3.3 广州天河区低压配电网供电方式现状 | 第20-25页 |
| 第二章 天河区低压配电网环网建模及分析 | 第25-45页 |
| 2.1 低压配电网合环运行相关规定和条件 | 第25页 |
| 2.2 合环电流计算 | 第25-29页 |
| 2.2.1 合环稳态电流计算 | 第25-26页 |
| 2.2.2 合环冲击电流计算 | 第26-29页 |
| 2.3 负荷首端合环模型 | 第29-39页 |
| 2.3.1 上游电源并列运行 | 第29-36页 |
| 2.3.2 合环点上游电源分列运行 | 第36-39页 |
| 2.4 负荷末端合环模型 | 第39-45页 |
| 2.4.1 上游电源并列运行 | 第40-42页 |
| 2.4.2 上游电源分列运行 | 第42-45页 |
| 第三章 天河区环网供电方案设计与探讨 | 第45-50页 |
| 3.1 同一公变房首端联络方案 | 第45-46页 |
| 3.1.1 上级电源取自同一馈线 | 第45-46页 |
| 3.1.2 上级电源取自不同馈线 | 第46页 |
| 3.2 两台配变低压干线终端合环方式 | 第46-47页 |
| 3.3 配变低压侧负荷中间端联络方式 | 第47-48页 |
| 3.4 配变低压侧首、末端双重联络 | 第48页 |
| 3.5 两回路、三回路联络拓扑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低压智能环网自投装置开发与实践 | 第50-70页 |
| 4.1 技术方案 | 第50-56页 |
| 4.1.1 功能要求 | 第50-52页 |
| 4.1.2 硬件电路设计 | 第52-54页 |
| 4.1.3 软件方案 | 第54-56页 |
| 4.2 关键技术实现原理 | 第56-60页 |
| 4.2.1 硬件原理 | 第56页 |
| 4.2.2 软件原理 | 第56-60页 |
| 4.3 主要技术指标 | 第60-61页 |
| 4.4 系统测试 | 第61-69页 |
| 4.4.1 测试工具 | 第61页 |
| 4.4.2 测试结果 | 第61-69页 |
| 4.5 小结 | 第69-70页 |
| 总结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