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a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5 本论文文章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所用数据说明 | 第15-2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2.2 研究区地质灾害现状 | 第16-17页 |
2.3 研究区地质灾害现状监测 | 第17-19页 |
2.4 所用数据说明 | 第19-21页 |
2.4.1 研究区通信基站数据 | 第19页 |
2.4.2 本文所用DEM数据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基站信号电磁波传播预测模型介绍 | 第21-29页 |
3.1 电磁波传播预测模型介绍 | 第22-27页 |
3.2 本研究选择的模型:COST231-Hata模型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基于GIS的武都县移动通信信号强度预测 | 第29-48页 |
4.1 研究区基站分布情况 | 第29-30页 |
4.2 基于GIS通视分析的基站信号覆盖计算 | 第30-32页 |
4.3 基于GIS的通信基站信号传输衰减计算 | 第32-44页 |
4.3.1 通信基站分类与地面各点与最小距离计算 | 第34-36页 |
4.3.2 COST231-Hata模型有效天线高度计算 | 第36-37页 |
4.3.3 研究区基站通信损耗计算 | 第37-41页 |
4.3.4 研究区基站信号传播损耗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4.4 基于通信信号传输损耗的传感器优化布设 | 第44-46页 |
4.4.1 基于现有基站的传感器布设优化 | 第45-46页 |
4.4.2 基于现有基站的通信中继站站址选择优化 | 第46页 |
4.5 示范区地质灾害点通信覆盖分析 | 第46-47页 |
4.6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典型区域地质灾害监测传感器布设研究 | 第48-67页 |
5.1 地质灾害监测传感器的选取条件和布设原则 | 第48-52页 |
5.1.1 地质灾害监测传感器选取的基本要求 | 第48-50页 |
5.1.2 地质灾害传感器的布设原则 | 第50-52页 |
5.2 示范点地质灾害监测传感器的选择与布设 | 第52-61页 |
5.2.1 示范区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介绍 | 第52-54页 |
5.2.2 示范区典型沟道通信信号覆盖情况分析 | 第54-55页 |
5.2.3 示范区地质灾害监测所采用的传感器 | 第55-57页 |
5.2.4 示范区地质灾害传感器布设 | 第57-60页 |
5.2.5 示范区传感器通信方式及网络拓扑结构 | 第60-61页 |
5.3 基于通信中继站的示范区信号强度较弱区域通信解决方案 | 第61-66页 |
5.3.1 通信中继站建设方案 | 第61-64页 |
5.3.2 通信中继站对区域信号强度的增强分析 | 第64-66页 |
5.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主要的研究结论 | 第67页 |
6.2 特色与创新 | 第67-68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