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矿井提升机盘式制动器概述 | 第12-14页 |
1.2.1 盘式制动器介绍 | 第12-13页 |
1.2.2 液压站介绍 | 第13页 |
1.2.3 盘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 第13页 |
1.2.4 盘式制动器技术优点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与盘式制动器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盘式制动器的介绍 | 第14-15页 |
1.3.2 国内外盘式制动器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主要工作及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盘式制动器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21-33页 |
2.1 多体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21-22页 |
2.1.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 第21页 |
2.1.2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 | 第21-22页 |
2.1.3 多柔体动力学的通用软件 | 第22页 |
2.2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基础理论 | 第22-25页 |
2.2.1 刚柔耦合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2.2.2 多柔体动力学方程 | 第23-24页 |
2.2.3 刚柔耦合系统模型的求解——模态综合法 | 第24-25页 |
2.3 柔性体内应力计算 | 第25-29页 |
2.4 截面的内力求解—有限元内力法 | 第29-30页 |
2.5 刚柔耦合动态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 | 第30-32页 |
2.6 盘式制动器柔性体模型 | 第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矿井提升机恒减速制动仿真分析 | 第33-47页 |
3.1 恒减速制动系统简介 | 第33-41页 |
3.1.1 恒减速制动 | 第33-35页 |
3.1.2 恒减速控制原理 | 第35-38页 |
3.1.3 恒减速制动电控原理 | 第38-41页 |
3.2 矿井提升机恒减速制动仿真 | 第41-44页 |
3.2.1 制动系统参数 | 第41-42页 |
3.2.2 制动油压值的确定 | 第42-43页 |
3.2.3 主要技术参数 | 第43页 |
3.2.4 恒减速制动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43-44页 |
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盘式制动器正压力动态分析 | 第47-63页 |
4.1 盘式制动器三维模型 | 第47-49页 |
4.1.1 软件介绍 | 第47页 |
4.1.2 盘式制动器的建模和装配 | 第47-49页 |
4.2 盘式制动器工作特性 | 第49-50页 |
4.3 动力学方程 | 第50-54页 |
4.3.1 瞬态分析概述 | 第51-53页 |
4.3.2 瞬态分析步骤 | 第53-54页 |
4.4 盘式制动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4-57页 |
4.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接触的定义 | 第54-55页 |
4.4.2 盘式制动器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4.4.3 边界条件和载荷施加 | 第56-57页 |
4.4.4 分析设置 | 第57页 |
4.5 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4.5.1 有限元分析后处理 | 第57-59页 |
4.5.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4.5.3 制动过程受力比较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盘式制动器正压力的检测方法 | 第63-73页 |
5.1 检测方法简介 | 第63-72页 |
5.1.1 盘式制动器受力分析 | 第63-64页 |
5.1.2 应变的测量 | 第64-66页 |
5.1.3 应变测量存在的问题 | 第66-67页 |
5.1.4 应变片布局和测量电桥构建 | 第67-70页 |
5.1.5 加工过程和传感器效果图 | 第70-72页 |
5.1.6 检测方法的原理 | 第72页 |
5.2 该检测方法的优点 | 第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总结 | 第73页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