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萧红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4页
    一、选题缘起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1页
    三、开拓空间第11-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萧红小说中故事空间的呈现第14-28页
    第一节 东北大地的物理空间第14-19页
        一、乡村与城市第15-17页
        二、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第17-19页
    第二节 东北大地的社会空间第19-24页
        一、病态的社会文化氛围第19-21页
        二、异化的人际关系第21-24页
    第三节 叙事空间的作用第24-28页
        一、表现时间第24-25页
        二、安排小说结构第25-26页
        三、推动叙事进程第26-28页
第二章 萧红小说中的空间性叙事结构第28-46页
    第一节 叙事结构的空间形式类型第29-33页
        一、《生死场》的链条型结构第29-31页
        二、《呼兰河传》的桔瓣型结构第31-32页
        三、《小城三月》的圆圈型结构第32-33页
    第二节 空间性叙事结构的策略第33-46页
        一、时间的淡化第33-35页
        二、叙事视角的选择与转换第35-38页
        三、并置与重复第38-42页
        四、叙述空白与开放式结局第42-46页
第三章 萧红小说中空间叙事的意义第46-60页
    第一节 空间叙事中的空间审美特色第47-51页
        一、地域审美特色第47-49页
        二、空间性叙事结构的审美特色第49-51页
    第二节 空间叙事的读者接受第51-60页
        一、读者参与空间叙事第52-55页
        二、读者对于空间叙事的期待视野与审美体验第55-60页
余论第60-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72页
作者简历第72-7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化媒体用户后续接纳转移行为研究--以微信为例
下一篇:基于微博的互联网不实信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