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电磁辐射的危害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分析 | 第12-22页 |
·卫星通信系统 | 第12-13页 |
·地球站分类与组成 | 第13-15页 |
·地球站分类 | 第13页 |
·地球站组成 | 第13-15页 |
·地球站工作频段 | 第15-16页 |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 | 第16-20页 |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组成 | 第17-19页 |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工作原理 | 第19页 |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系统特性 | 第19-20页 |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电磁辐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电磁辐射作用场区分类 | 第20-21页 |
·电磁辐射场强影响参数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地球站天线电参数特性及其测量 | 第22-42页 |
·天线方向图和半功率波束宽度 | 第22-24页 |
·天线方向图 | 第22-23页 |
·半功率波束宽度 | 第23页 |
·旁瓣电平 | 第23-24页 |
·天线增益 | 第24-25页 |
·天线方向图的测量 | 第25-31页 |
·测量条件 | 第25页 |
·测量原理 | 第25-27页 |
·测量方法和步骤 | 第27-31页 |
·天线增益的测量 | 第31-42页 |
·天线方向性系数的半功率宽度表示法 | 第31-32页 |
·利用波束带宽法计算天线增益的原理和方法 | 第32-42页 |
第四章 地球站天线近、远区功率密度的计算 | 第42-60页 |
·天线近区场功率密度精确计算原理 | 第42-46页 |
·工程应用中的近区功率密度计算 | 第46-57页 |
·近区功率密度计算原理 | 第46-48页 |
·轴向近区功率密度的计算 | 第48-49页 |
·偏轴近区功率密度的计算 | 第49-50页 |
·近区功率密度理论数据值 | 第50-57页 |
·工程应用中的远区功率密度计算 | 第57-60页 |
·轴向远区功率密度的计算 | 第57-58页 |
·偏轴远区功率密度的计算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地球站电磁辐射评价标准及监测方法 | 第60-67页 |
·评价标准 | 第60-61页 |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 第60页 |
·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 | 第60页 |
·单个项目的影响 | 第60-61页 |
·便携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电磁辐射预测评价标准 | 第61页 |
·监测仪器与方法 | 第61-64页 |
·近区功率密度测量原理 | 第61-62页 |
·近区功率密度测量方法 | 第62-64页 |
·测试结果与预测结果的比较 | 第64-67页 |
第六章 安全区域计算 | 第67-70页 |
·天线前方建筑物允许最大高度计算 | 第67-69页 |
·建筑物允许的安全高度计算公式 | 第67-68页 |
·参数选取与计算结果 | 第68-69页 |
·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0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