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及环境演化研究进展 | 第9-19页 |
1.1.1 新生代以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1.1.2 有机碳同位素在古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 选题依据、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9-23页 |
1.2.1 选题依据、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9-21页 |
1.2.2 论文工作情况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稳定碳同位素及其影响因素 | 第23-41页 |
2.1 相关的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2.2 有机质碳同位素 | 第24-28页 |
2.3 植物碳同位素的分馏模型 | 第28-29页 |
2.4 影响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 | 第29-35页 |
2.4.1 温度 | 第29-32页 |
2.4.2 水分 | 第32-33页 |
2.4.3 海拔高度 | 第33-34页 |
2.4.4 大气CO_2浓度 | 第34-35页 |
2.5 无机碳同位素生态重建依据 | 第35-41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剖面磁性地层年代 | 第41-54页 |
3.1 研究区现代自然地理概况 | 第41-43页 |
3.2 研究区构造与地层 | 第43-46页 |
3.3 研究剖面地层特征及古地磁年代结果 | 第46-54页 |
第四章 西宁盆地谢家剖面新生代沉积物同位素与孢粉变化序列 | 第54-74页 |
4.1 样品的采集与实验方法 | 第54-65页 |
4.1.1 有机碳同位素样品的分析 | 第54-57页 |
4.1.2 条件实验分析 | 第57-63页 |
4.1.3 孢粉化石的提取 | 第63页 |
4.1.4 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的分析 | 第63-65页 |
4.2 西宁盆地38-17 Ma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特征 | 第65-66页 |
4.3 西宁盆地38-17 Ma孢粉记录 | 第66-68页 |
4.4 西宁盆地38-17 Ma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变化特征 | 第68-69页 |
4.5 西宁盆地38-17 Ma沉积物同位素、孢粉及海洋同位素变化的对比 | 第69-74页 |
4.5.1 有机碳同位素与海洋同位素变化的对比 | 第69-71页 |
4.5.2 有机碳同位素、孢粉、无机碳氧同位素的综合对比 | 第71-74页 |
第五章 西宁盆地38-17 Ma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记录的古环境演化 | 第74-103页 |
5.1 同位素组成与有机质来源 | 第74-77页 |
5.2 有机碳同位素与孢粉之间的关系 | 第77-81页 |
5.3 西宁盆地晚始新世-早中新世有机碳同位素变化的主控因素分析 | 第81-92页 |
5.4 西宁盆地38-17 Ma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记录的古环境演化 | 第92-103页 |
5.4.1 38-32.5 Ma高温及逐步降温阶段 | 第96-98页 |
5.4.2 32.5-25 Ma低温阶段 | 第98-99页 |
5.4.3 25-22 Ma增温阶段 | 第99-100页 |
5.4.4 22-17 Ma相对低温阶段 | 第100-103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问题 | 第103-10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3页 |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