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引言 | 第10-12页 |
二、不可抗力认定的现状梳理 | 第12-24页 |
(一) 外国立法与实践 | 第12-16页 |
1. 汉穆拉比法典 | 第12页 |
2. 罗马法 | 第12-13页 |
3. 法国法 | 第13-14页 |
4. 德国法 | 第14-15页 |
5. 英国法 | 第15-16页 |
(二) 统一法的规定 | 第16-18页 |
1.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CISG) | 第16-17页 |
2. 《欧洲合同法原则》(PECL) | 第17页 |
3.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PICC) | 第17页 |
4. 《欧洲民法典草案》(DCFR) | 第17-18页 |
5. 美国《合同法第二次重述》(Restatement) | 第18页 |
(三) 我国立法与实践 | 第18-20页 |
(四) 分析总结与问题反思 | 第20-24页 |
1. 分析总结 | 第20页 |
2. 间题反思 | 第20-24页 |
三、不可抗力认定的动态视角 | 第24-43页 |
(一) 动态化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二) 基本原则 | 第26-30页 |
1. 合同内容控制原则(principle of content control) | 第27页 |
2. 合同忠实(Vertragestreue) | 第27-28页 |
3. 情势不变(Clausula rebus sic stantibus) | 第28-29页 |
4. 公平原则(equitable principle) | 第29页 |
5. 诚信原则(bona fides) | 第29-30页 |
(三) 构成要件 | 第30-37页 |
1. 不可预见性 | 第30-31页 |
2. 过错 | 第31-32页 |
3. 不可克服性 | 第32-34页 |
4. 完全否定性因素 | 第34-35页 |
5. 风险分散可能性 | 第35-37页 |
(四) 意思自治的参与 | 第37-43页 |
1. 不可抗力条款 | 第37-39页 |
2. 对不可抗力认定的影响 | 第39-43页 |
四、不可抗力法律效果的动态展现 | 第43-55页 |
(一) 救济途径 | 第44-50页 |
1. 救济种类 | 第44-46页 |
2. 解除方式 | 第46-50页 |
(二) 责任免除 | 第50-55页 |
1. 免除"责任"还是"义务" | 第50-52页 |
2. 第117条语义重拾 | 第52-55页 |
五、余论:动态化下的履行障碍"一元论" | 第55-61页 |
(一) 对外国法的分析 | 第55-56页 |
(二) 对我国法的分析 | 第56-58页 |
(三) 解释路径 | 第58-59页 |
(四) 小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