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 引言 | 第13-15页 |
| 第一部分 桂红胶囊抗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研究 | 第15-19页 |
| 1 材料 | 第15-16页 |
| 1.1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15页 |
| 1.3 主要仪器与器材 | 第15页 |
| 1.4 药品及试剂配制 | 第15-16页 |
| 1.4.1 药品配制 | 第15-16页 |
| 1.4.2 试剂配制 | 第16页 |
| 2 方法 | 第16页 |
| 2.1 分组与给药 | 第16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16页 |
| 3 统计学方法 | 第16-17页 |
| 4 结果 | 第17-18页 |
| 4.1 宏观行为学观察 | 第17页 |
| 4.2 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 第17-18页 |
| 5 讨论 | 第18-19页 |
| 5.1 对小鼠常压耐缺氧方法的评价 | 第18页 |
| 5.2 桂红胶囊抗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 第18-19页 |
| 第二部分 桂红胶囊对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实验研究 | 第19-27页 |
| 1 材料 | 第19-20页 |
| 1.1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19页 |
| 1.3 主要仪器与器材 | 第19-20页 |
| 1.4 药品及试剂配制 | 第20页 |
| 2 方法 | 第20-21页 |
| 2.1 分组与给药 | 第20页 |
| 2.2 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20页 |
| 2.3 指标检测 | 第20-21页 |
| 2.3.1 心电图T波和J点的测定 | 第20页 |
| 2.3.2 血清酶含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 3 统计学方法 | 第21页 |
| 4 结果 | 第21-25页 |
| 4.1 桂红胶囊对大鼠心电图T波的影响 | 第21页 |
| 4.2 桂红胶囊对大鼠心电图J点的影响 | 第21-23页 |
| 4.3 桂红胶囊对大鼠血清CK、CK-MB、LDH活性的影响 | 第23页 |
| 4.4 桂红胶囊对大鼠血清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 5 讨论 | 第25-27页 |
| 第三部分 桂红胶囊对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致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实验研究 | 第27-44页 |
| 1 材料 | 第27-29页 |
| 1.1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27-28页 |
| 1.2.1 常规药品与试剂 | 第27页 |
| 1.2.2 免疫组化抗体及其他 | 第27-28页 |
| 1.3 主要仪器与器材 | 第28页 |
| 1.3.1 模型制备及组织提取主要仪器和器材 | 第28页 |
| 1.3.2 免疫组化实验主要仪器 | 第28页 |
| 1.4 药品及试剂配制 | 第28-29页 |
| 1.4.1 药品配制 | 第28页 |
| 1.4.2 试剂配制 | 第28-29页 |
| 2 方法 | 第29-35页 |
| 2.1 分组与给药 | 第29页 |
| 2.2 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29-30页 |
| 2.3 心肌梗死百分率的测定 | 第30页 |
| 2.4 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30-35页 |
| 2.4.1 石蜡切片制备 | 第30-32页 |
| 2.4.2 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 | 第32-33页 |
| 2.4.3 心肌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 | 第33-34页 |
| 2.4.4 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 | 第34-35页 |
| 3 统计学方法 | 第35页 |
| 4 结果 | 第35-40页 |
| 4.1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大鼠造模情况 | 第35页 |
| 4.2 桂红胶囊对大鼠心肌梗死百分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4.3 HE染色结果 | 第36-37页 |
| 4.4 桂红胶囊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的影响 | 第37-38页 |
| 4.5 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的情况 | 第38-40页 |
| 5 讨论 | 第40-44页 |
| 5.1 实验方法学评价 | 第40-42页 |
| 5.2 桂红胶囊对抗急性心肌梗死结果的探讨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综述 桂红胶囊组方中药效物质对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 | 第48-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论文著作 | 第57-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