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定减轻处罚条款适用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理论综述:共识与纷争 | 第11-17页 |
第一节 适用范围难以界定 | 第11-15页 |
一、模糊不清的条款定位 | 第11-12页 |
二、指代不明的“特殊情况” | 第12-13页 |
三、有无存疑的前提条件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减轻幅度争执不下 | 第15页 |
第三节 核准程序张弛无度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务考察:数据分析与乱象呈现 | 第17-29页 |
第一节 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实务数据宏观分析 | 第18-22页 |
一、适用情况年代分布 | 第19-20页 |
二、适用情况罪名分布 | 第20页 |
三、适用情况地域分布 | 第20-21页 |
四、减轻幅度统计数据 | 第21页 |
五、核准法院层级分布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微观问题集中呈现 | 第22-29页 |
一、条款适用规范性不足 | 第22-23页 |
二、条款适用案件范围过窄 | 第23-24页 |
三、条款存在滥用情形 | 第24-27页 |
四、适用条款任意减轻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问题反思:条款正当性释明 | 第29-45页 |
第一节 实体上的正当性释明 | 第29-39页 |
一、法理层面的分析 | 第30-33页 |
二、历史渊源及国外规定之辅证 | 第33-39页 |
第二节 程序上的正当性释明 | 第39-45页 |
一、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冲突之呈现 | 第40页 |
二、纾解冲突之构思 | 第40-45页 |
第四章 理性建构:酌定减轻处罚的具体适用 | 第45-58页 |
第一节 明确功能定位:当用则用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减轻幅度限制:下一档为限 | 第47-49页 |
第三节 指导具体适用:类型化视角 | 第49-58页 |
一、规则失衡下的救济 | 第51-52页 |
二、被害人因素介入 | 第52-55页 |
三、期待可能性降低 | 第55页 |
四、存在特情引诱 | 第55-56页 |
五、未尽情形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