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论文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构建及路径选择研究--基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视角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5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15页
     ·研究思路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养老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概述第15-20页
   ·养老金会计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养老金性质的三种观点第15页
     ·养老金计划的类别第15-16页
     ·计划资产第16页
     ·养老金费用第16页
     ·养老金资产(负债)第16页
   ·养老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概念和对象第16-17页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养老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对象第17页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养老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情况第17-20页
     ·美国第17-18页
     ·英国第18-19页
     ·日本第19页
     ·中国香港第19-20页
第三章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概述第20-28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的历史变迁第20-21页
     ·1991年—1997年期间第20页
     ·2003年——2005年期间第20页
     ·2006年——现在第20-21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和国际养老金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第21-25页
     ·准则规范范围的比较第21页
     ·养老金会计确认及计量的比较第21-22页
     ·具体会计实务处理的比较第22-23页
     ·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的比较第23-24页
     ·养老金会计制度基础的比较第24-25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的规定和养老金制度的规定不相匹配第25页
     ·会计准则中对养老金的确认过于简单第25-26页
     ·会计准则中对养老金成本的构成及计算不完善第26页
     ·会计准则中对养老金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充分第26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性第26-28页
     ·养老金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实现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必然选择第26-27页
     ·养老金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第27-28页
第四章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构建第28-43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构建的原则、思路及目标第28-30页
     ·构建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应遵循的原则第28-29页
     ·构建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思路第29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模式选择的目标第29-30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模式构建第30-34页
     ·会计准则制定主题模式的分类第30-32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第32-33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模式的完善第33-34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模式的构建第34-39页
     ·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模式的比较第34-37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第37-38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模式的完善第38-39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的构建第39-42页
     ·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的分类第40页
     ·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准则的实施条件及优缺点第40-42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的选择第42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形成第42-43页
第五章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路径选择及措施第43-49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径选择的原则、思路及目标第43-44页
     ·求同存异原则第43页
     ·借鉴国际经验原则第43页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第43-44页
     ·全面推进原则第44页
     ·循序渐进原则第44页
     ·适度原则第44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总体步骤第44-46页
     ·明确切入点第44-45页
     ·运用多种趋同策略第45-46页
     ·持续改进第46页
   ·我国养老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具体措施第46-49页
     ·我国目前会计准则所应做的改进第46-47页
     ·养老金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具体措施第47-49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