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超声波强化零价铁/过硫酸钾体系降解2,4,6-TCP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氯酚类来源及特性第9-11页
        1.1.1 氯酚来源第9页
        1.1.2 氯酚的类型及特性第9-10页
        1.1.3 氯酚类废水的危害第10页
        1.1.4 2,4,6-三氯苯酚简介第10-11页
    1.2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进展第11-15页
        1.2.1 硫酸根自由基反应机理第11页
        1.2.2 过硫酸盐活化方法及研究进展第11-15页
    1.3 超声波强化零价铁/过硫酸钾体系简介第15-17页
        1.3.1 超声波简介第15页
        1.3.2 超声波产生的理化效应第15-16页
        1.3.3 零价铁/过硫酸盐体系简介第16-17页
    1.4 研究概况第17-19页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19-26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19-21页
        2.1.1 实验仪器第19页
        2.1.2 实验试剂第19-21页
    2.2 实验步骤第21页
    2.3 分析方法第21-26页
        2.3.1 2,4,6-TCP浓度测定第21-22页
        2.3.2 二价铁与三价铁离子测定第22-23页
        2.3.3 过硫酸钾浓度测定第23页
        2.3.4 氯离子及硫酸根离子浓度测定第23-24页
        2.3.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第24-26页
第3章 超声波强化零价铁/过硫酸钾体系降解 2,4,6-TCP特性研究第26-30页
    3.1 初始浓度对 2,4,6-TCP去除率的影响第26页
    3.2 零价铁投加量对 2,4,6-TCP去除率的影响第26-27页
    3.3 溶液pH值对 2,4,6-TCP去除率的影响第27-28页
    3.4 初始过硫酸钾浓度对 2,4,6-TCP去除率的影响第28-29页
    3.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超声波强化零价铁/过硫酸钾体系降解 2,4,6-TCP反应机理研究第30-50页
    4.1 相关体系的对照实验第30-36页
        4.1.1 不同体系下 2,4,6-TCP的去除率及动力学分析第30-31页
        4.1.2 不同体系中过硫酸钾浓度变化规律第31-33页
        4.1.3 不同体系中铁离子浓度变化规律第33页
        4.1.4 初始pH值对不同体系中 2,4,6-TCP去除影响第33-34页
        4.1.5 初始pH值为9时不同体系的铁离子浓度变化规律第34-36页
    4.2 零价铁投加量对体系的影响第36-40页
        4.2.1 体系中pH值变化规律第36-37页
        4.2.2 零价铁投加量对过硫酸钾活化分解的影响第37-38页
        4.2.3 二价铁浓度变化第38-39页
        4.2.4 三价铁浓度变化第39-40页
    4.3 初始pH对体系的影响第40-44页
        4.3.1 不同初始pH下体系中pH值变化规律第41页
        4.3.2 初始pH值对过硫酸钾浓度的影响第41-42页
        4.3.3 二价铁浓度变化第42-43页
        4.3.4 三价铁浓度变化第43-44页
    4.4 自由基抑制剂对 2,4,6-TCP降解的影响第44-46页
    4.5 铁聚合物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46-47页
    4.6 超声波强化零价铁/过硫酸钾体系的反应原理解析第47-48页
    4.7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5章 超声波强化零价铁/过硫酸钾体系中 2,4,6-TCP降解路径研究第50-56页
    5.1 矿化率分析第50-51页
    5.2 离子色谱分析第51页
    5.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第51-53页
    5.4 2,4,6-TCP降解路径研究第53-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6章 结论和展望第56-57页
    6.1 结论第56页
    6.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及阴阳两极分步降解对氯酚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铅镉砷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