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2 实际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外国有关体育师资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有关体育师资的研究 | 第13-16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2.2.3 实地考察法 | 第18-19页 |
2.2.4 访谈法 | 第19页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19页 |
2.2.6 逻辑演绎归纳法 | 第19-20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0-29页 |
3.1 湘西自治州乡村中小学现有规模与专职体育师资配备概况 | 第20页 |
3.2 湘西自治州乡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 | 第20-25页 |
3.2.1 体育教师年龄和性别结构 | 第21页 |
3.2.2 体育教师学历结构 | 第21页 |
3.2.3 体育教师职称结构 | 第21-22页 |
3.2.4 体育教师专业结构 | 第22-23页 |
3.2.5 城乡教师收入差别情况 | 第23页 |
3.2.6 体育教师的专兼职情况 | 第23-24页 |
3.2.7 湘西自治州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 | 第24页 |
3.2.8 体育教师居住区域状况 | 第24-25页 |
3.3 湘西自治州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现状 | 第25-26页 |
3.3.1 近3年接受再培养教师的规模与人员类型 | 第25页 |
3.3.2 体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方式 | 第25-26页 |
3.4 体育教师承担学校体育工作状况 | 第26-27页 |
3.4.1 教师承担体育教学情况 | 第26页 |
3.4.2 承担课余训练状况 | 第26-27页 |
3.4.3 承担课外体育活动状况 | 第27页 |
3.5 湘西自治州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近3年流动现状 | 第27-29页 |
3.5.1 近3年体育教师的引进现状 | 第27-28页 |
3.5.2 近3年体育教师的改行现状 | 第28-29页 |
第4章 湘西自治州乡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9-32页 |
4.1 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闲置与配备不足并存 | 第29页 |
4.2 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 第29页 |
4.3 教学点承担体育教学的教师年龄严重老化 | 第29-30页 |
4.4 职称结构不合理 | 第30页 |
4.5 体育教师工作量大 | 第30页 |
4.6 再培训机会少,没有覆盖到所有体育教师 | 第30-31页 |
4.7 教学点是体育教学培训的盲区 | 第31页 |
4.8 部分教师专业不符合要求 | 第31页 |
4.9 体育教师引进人数少,乡村小学流动人数大 | 第31-32页 |
第5章 促进湘西自治州乡村体育师资队伍发展的对策 | 第32-34页 |
5.1 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的配置 | 第32页 |
5.2 加强交流学习、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 第32页 |
5.3 平等对待体育教师,优化乡村体育教师职称结构 | 第32页 |
5.4 放宽教师培训的条件,加强在职培训 | 第32-33页 |
5.5 及时调整教师岗位,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 第33页 |
5.6 提高教师福利,稳定师资队伍 | 第33-34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4-36页 |
6.1 结论 | 第34页 |
6.2 建议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