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灌溉制度与管理论文

常州市新北区农业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系统方案与总体设计第13-19页
    2.1 系统需求第13页
    2.2 节水灌溉系统结构第13-15页
    2.3 数据采集方案第15-16页
        2.3.1 模拟量采集第15-16页
        2.3.2 其他数据量采集第16页
    2.4 Web端系统设计第16-17页
    2.5 Android端系统设计第17-19页
第三章 开发平台关键技术应用第19-29页
    3.1 Android系统第19-23页
        3.1.1 Android操作系统简介第19-20页
        3.1.2 Android系统架构第20-21页
        3.1.3 Android平台应用特色第21-23页
            3.1.3.1 Android四大组件第21-22页
            3.1.3.2 丰富的系统控件第22页
            3.1.3.3 强大的多媒体和传感器第22-23页
            3.1.3.4 开源性第23页
            3.1.3.5 SQLite第23页
            3.1.3.6 地理位置系统第23页
    3.2 HTTP通信第23-26页
        3.2.1 HTTP协议简介第23-24页
        3.2.2 HTTP工作方式第24页
        3.2.3 Android中HTTP技术第24-26页
            3.2.3.1 HttpURLUConnection第24-25页
            3.2.3.2 HttpClient第25-26页
    3.3 JSON解析第26-27页
        3.3.1 JSON简介第26页
        3.3.2 JSON解析第26-27页
    3.4 SharedPreferences第27-28页
        3.4.1 Android存储方式第27页
        3.4.2 SharedPreferences存储第27-28页
    3.5 数据库第28-29页
        3.5.1 数据库介绍第28页
        3.5.2 数据库的选择第28-29页
第四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第29-38页
    4.1 信息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第29-34页
        4.1.1 信息数据库设计第29-33页
        4.1.2 信息数据库管理第33-34页
    4.2 组态王数据库访问第34-38页
        4.2.1 安装MySQL ODBC数据源第34-35页
        4.2.2 数据绑定并导入第35-38页
第五章 基于Web端节水灌溉系统开发与实现第38-48页
    5.1 开发平台第38页
    5.2 开发技术第38-39页
    5.3 Web端节水灌溉系统功能实现第39-48页
        5.3.1 登录系统第39-40页
        5.3.2 系统主页第40-41页
        5.3.3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第41-43页
        5.3.4 监测信息管理模块第43-46页
        5.3.5 GIS信息管理第46-47页
        5.3.6 视频监控管理第47-48页
第六章 基于Android端节水灌溉系统开发与实现第48-64页
    6.1 开发环境第48-49页
        6.1.1 系统开发平台第48页
        6.1.2 系统开发平环境搭建第48-49页
    6.2 登录系统第49-51页
    6.3 排灌分布第51-53页
        6.3.1 申请密钥第51-52页
        6.3.2 排灌分布开发第52-53页
    6.4 实时数据查询第53-56页
    6.5 历史数据查询第56-57页
    6.6 视频监控第57-58页
    6.7 天气预报第58-61页
    6.8 运行状态第61页
    6.9 资料上传第61-63页
    6.10 基础信息模块第63页
    6.11 系统设置模块第63-6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7.1 总结第64页
    7.2 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致谢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言对声乐演唱的影响--以湖北方言为例
下一篇: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演唱之比较--以咏叹调《亲切的名字》和艺术歌曲《水上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