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设计学视角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研究--以泰安市乡村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8-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5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2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演变 | 第12-19页 |
2.1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概念 | 第12-14页 |
2.1.1 传统村落 | 第12-13页 |
2.1.2 公共空间 | 第13页 |
2.1.3 本研究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界定 | 第13-14页 |
2.2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演变历程 | 第14-18页 |
2.2.1 遵循自然环境的原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 第15-16页 |
2.2.2 改革前后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 第16-17页 |
2.2.3 强调形式形象性的现代村落公共空间设计 | 第17-18页 |
2.3 小结 | 第18-19页 |
3 景观设计学理论体系 | 第19-24页 |
3.1 景观设计学概念 | 第19页 |
3.2 景观设计学的构成要素 | 第19-21页 |
3.3 景观设计学的设计原则 | 第21-23页 |
3.3.1 自然和谐 | 第21-22页 |
3.3.2 满足功能 | 第22页 |
3.3.3 尺度适宜 | 第22-23页 |
3.3.4 艺术美观 | 第23页 |
3.4 景观设计学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关系 | 第23-24页 |
4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现状研究 | 第24-33页 |
4.1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现状与问题 | 第24页 |
4.2 当前泰安市村落公共空间设计的两大模式 | 第24-26页 |
4.2.1 原村落基址上改建的公共空间设计 | 第24-25页 |
4.2.2 新建社区型村落的公共空间 | 第25-26页 |
4.3 景观设计学视角下分析现代公共空间的设计 | 第26-32页 |
4.3.1 公共空间选址 | 第26-28页 |
4.3.2 公共空间尺度设计 | 第28-30页 |
4.3.3 平面布局设计 | 第30-31页 |
4.3.4 空间植被设计 | 第31-32页 |
4.4 小结 | 第32-33页 |
5 基于景观设计学的村落公共空间的创新设计 | 第33-41页 |
5.1 转变设计意识和理念 | 第33-34页 |
5.1.1 提升村民自身的设计意识 | 第33-34页 |
5.1.2 关注“人”的设计理念 | 第34页 |
5.2 适当保留公共空间的传统特性 | 第34-36页 |
5.2.1 保留并突出自然的乡土设计 | 第35-36页 |
5.2.2 传承村落风俗文化特征 | 第36页 |
5.3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 第36-40页 |
5.3.1 突出村落重点公共空间的设计 | 第36-39页 |
5.3.2 注重庭院内外空间的设计衔接 | 第39-40页 |
5.3.3 加大村落闲置公共空间的设计 | 第40页 |
5.4 小结 | 第40-41页 |
6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个人简介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