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减数分裂基因OsMSH4的功能研究和种间杂种不育基因S39的精细定位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41页
    1 水稻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第15-18页
        1.1 水稻小孢子发生第16-17页
        1.2 水稻雄配子发育第17-18页
    2 减数分裂第18-32页
        2.1 减数分裂概述第18页
        2.2 减数分裂过程第18-21页
            2.2.1 减数分裂Ⅰ期(meiosisⅠ)第19-20页
            2.2.2 减数分裂Ⅱ期(meiosis Ⅱ)第20-21页
        2.3 减数分裂重要事件第21-26页
            2.3.1 配对(pairing)第21-23页
            2.3.2 联会(synapsis)第23-24页
            2.3.3 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第24-26页
        2.4 交叉(Crossover,CO)第26-31页
            2.4.1 依赖ZMM的第一类交叉(Class Ⅰ CO)第26-27页
            2.4.2 不依赖ZMM的第二类交叉(Class Ⅱ CO)第27-28页
            2.4.3 干涉第28页
            2.4.4 MSH4/MSH5异源二聚体和RPA复合体第28-31页
        2.5 非交叉(Noncrossover,NCO)第31-32页
        2.6 已克隆的植物减数分裂基因第32页
    3 水稻杂种不育研究进展第32-38页
        3.1 雌配子不育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第33-34页
        3.2 雄配子不育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第34-36页
        3.3 杂种不育模型第36-38页
            3.3.1 重复隐性致死模型(平行发散模型)第36-37页
            3.3.2 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型第37-38页
    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8-41页
第二章 水稻Osmsh4不育突变体形态和细胞学观察第41-5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1-43页
        1.1 材料来源和田间种植第41页
        1.2 碘-碘化钾(I_2-KI)染色观察花粉育性第41-42页
        1.3 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第42页
        1.4 WCLSM观察胚囊发育第42页
        1.5 减数分裂染色体压片观察第42-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53页
        2.1 三体6537和Osmsh4突变体遗传分析第43-44页
        2.2 Osmsh4突变体雌、雄配子均败育第44-49页
        2.3 Osmsh4突变体胚囊发育过程第49页
        2.4 Osmsh4突变体减数分裂异常第49-53页
    3 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OsMSH4基因的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第55-7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5-60页
        1.1 材料和田间种植第55页
        1.2 OsMSH4基因定位区间基因预测和测序第55-56页
        1.3 OsMSH4基因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第56-57页
        1.4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确定OsMSH4转录本第57页
        1.5 OsMSH4蛋白序列分析第57页
        1.6 OsMSH4基因表达分析第57-58页
        1.7 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第58页
        1.8 OsMSH4的RNA组织原位(in situ)杂交分析第58-59页
        1.9 OsMSH4蛋白亚细胞定位第59页
        1.10 酵母双杂交(Y2H)第59页
        1.11 体外Pull-down第59-6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0-72页
        2.1 Osmsh4突变体的遗传分析第60页
        2.2 OsMSH4基因图位克隆和转基因互补第60-65页
        2.3 OsMSH4基因的表达分析第65-67页
        2.4 OsMSH4蛋白亚细胞定位第67-68页
        2.5 OsMSH4/OsMSH5异源二聚体蛋白与RPA蛋白复合体的互作第68-72页
    3 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栽培稻种间杂种花粉不育基因S39的精细定位第73-9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3-77页
        1.1 材料和田间种植第73-74页
        1.2 花粉育性调查第74页
        1.3 花粉离体和本体萌发第74-75页
        1.4 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第75页
        1.5 花粉发育半薄切片观察第75页
        1.6 减数分裂染色体压片观察第75页
        1.7 花粉发育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DIC)观察和DAPI染色第75-76页
        1.8 水稻叶片DNA提取,分子标记开发和检测第76-77页
            1.8.1 水稻叶片DNA的提取(CTAB法)第76页
            1.8.2 分子标记开发第76-77页
            1.8.3 分子标记检测第77页
        1.9 定位区间候选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77页
        1.10 转基因互补载体的构建和转化第7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7-92页
        2.1 两亲本与杂种F1花粉细胞学观察第77-81页
        2.2 两亲本和杂种F1花粉小孢子产生和雄配子发育过程观察第81-85页
        2.3 S39位点的偏分离、普遍性和广亲和品种的发现第85-86页
        2.4 S39位点的图位克隆及候选区间分析第86-88页
        2.5 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第88-89页
        2.6 候选基因转基因互补验证第89-92页
    3 小结第92-95页
第五 全文结论与讨论第95-103页
    1 结论第96-99页
        1.1 Osmsh4突变体是一个雌、雄完全败育的隐性突变体第96页
        1.2 Osmsh4突变体减数分裂异常第96-97页
        1.3 OsMSH4/5与OsRPA蛋白复合体互作来确保减数分裂正常进行第97页
        1.4 S39杂种F_1花粉在有丝分裂发育过程中异常第97-98页
        1.5 S39是个单位点的种间花粉不育位点第98页
        1.6 S39位点偏分离和广亲和现象第98-99页
    2 讨论第99-102页
        2.1 OsMSH4是一个一类交叉蛋白第99页
        2.2 OsMSH4/OsMSH5蛋白复合体与OsRPA复合体互作来调控减数分裂第99页
        2.3 三体优势和OsMSH4研究展望第99-100页
        2.4 S39杂种F_1中DJY型配子败育机制猜测第100-101页
        2.5 S39位于品种间相互倒位区间内第101页
        2.6 S39广亲和品种利用第101-102页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7页
附录第117-123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一般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率基准值研究
下一篇:甲苯二异氰酸酯职业暴露对肺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炎性反应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