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2-34页 |
一、选题由来与意义 | 第12-16页 |
(一)选题由来 | 第12-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16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6-30页 |
(一)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 | 第17-27页 |
(二)国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29-30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30-3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31页 |
四、相关概念 | 第31-34页 |
第一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领导体制演进的背景 | 第34-50页 |
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领导体制演进的必要性 | 第34-41页 |
(一)“家长制”恶果引发党的领导制度变化 | 第34-35页 |
(二)战时环境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力 | 第35-38页 |
(三)最高“三人团”盲目指挥导致土地革命陷入被动 | 第38-39页 |
(四)盲从共产国际指导、搬抄苏联经验有违中国实际 | 第39-41页 |
二、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领导体制演进的必然性 | 第41-50页 |
(一)摸着石头过河,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积累领导经验 | 第41-42页 |
(二)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有所提升 | 第42-45页 |
(三)长征为中共中央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提供契机 | 第45-46页 |
(四)国民党的反动独裁提供反面鉴戒 | 第46-50页 |
第二章 从“三人团”到五大书记演进的历史过程 | 第50-67页 |
一、从长征初期到遵义会议,最高“三人团”权力日渐衰微 | 第50-55页 |
(一)革命实践提升党员觉悟,最高“三人团”出现分化 | 第50-52页 |
(二)“中央队三人团”与党的错误领导路线斗争 | 第52-55页 |
二、从遵义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 | 第55-61页 |
(一)发扬党内民主,纠正错误军事路线 | 第55-57页 |
(二)取消最高“三人团”,毛泽东成为常委(书记) | 第57-58页 |
(三)博洛交权,成立三人军事小组 | 第58-60页 |
(四)沙窝换帅,毛泽东正式负责军事 | 第60-61页 |
三、从六届六中全会到六届七中全会,中央书记处成为领导机构 | 第61-65页 |
(一)六届六中全会,中央书记处开始取代常委会 | 第61-63页 |
(二)中共中央调整组织机构,形成“一元化”领导 | 第63-65页 |
四、从六届七中全会到七大,五大书记成为党内领导核心 | 第65-67页 |
第三章 从“三人团”到五大书记演进的主要困难与基本经验 | 第67-89页 |
一、从“三人团”到五大书记演进的主要困难 | 第67-77页 |
(一)党内民主不健全 | 第67-69页 |
(二)张国焘破坏党的团结统一 | 第69-72页 |
(三)“左”倾、右倾两种错误思想并存 | 第72-75页 |
(四)党内存在山头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 | 第75-77页 |
二、从“三人团”到五大书记演进的基本经验 | 第77-89页 |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科学把握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 第78-80页 |
(二)形成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实行强有力的集体领导 | 第80-82页 |
(三)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内团结统一 | 第82-85页 |
(四)统一党内思想,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指导党的工作 | 第85-89页 |
第四章 从“三人团”到五大书记:中共中央领导体制演进的现实启示 | 第89-108页 |
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是提高党中央集体领导水平的基础 | 第89-92页 |
二、独立自主是贯彻党中央集体领导机制的重要原则 | 第92-97页 |
(一)立足现实国情,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 第92-95页 |
(二)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 | 第95-97页 |
三、制度建设是落实党中央集体领导决策的有力保障 | 第97-102页 |
(一)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 第98-100页 |
(二)健全集体领导制度体系,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 第100-102页 |
四、能力建设是提高党中央集体领导效能的关键抓手 | 第102-105页 |
(一)领导干部自身素养和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党中央的能力建设 | 第102-104页 |
(二)克服“本领恐慌”,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 | 第104-105页 |
五、巩固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坚持集体领导制度的核心 | 第105-108页 |
结语 | 第108-10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9-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科研情况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