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MEMS惯性冲击器进行安全壳内气溶胶过滤的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 1.1.1 气溶胶简介 | 第10-11页 |
| 1.1.2 气溶胶危害 | 第11页 |
| 1.1.3 核电站气溶胶来源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7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第2章 模型建立 | 第17-23页 |
| 2.1 过滤器模型介绍 | 第17-18页 |
| 2.2 粒子运动方程建立及渐近解分析 | 第18-21页 |
| 2.2.1 粒子运动方程建立 | 第18-19页 |
| 2.2.2 渐近解分析 | 第19-21页 |
| 2.3 影响收集效率的因素 | 第21-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MEMS惯性冲击器设计 | 第23-30页 |
| 3.1 判定粒子是否撞击的标准 | 第23-24页 |
| 3.2 计算粒子的轨迹及收集效率 | 第24页 |
| 3.3 MEMS撞击器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4-28页 |
| 3.3.1 雷诺数Re与收集效率的关系 | 第25-26页 |
| 3.3.2 冲击器几何尺寸与收集效率的关系 | 第26-28页 |
| 3.4 MEMS冲击器的几何设计 | 第28-2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冲击器设计可行性验证 | 第30-38页 |
| 4.1 CFD软件及DPM模型简介 | 第30-31页 |
| 4.2 DPM模型建立及模拟试验条件设定 | 第31-32页 |
| 4.2.1 颗粒相的边界条件 | 第31页 |
| 4.2.2 模拟试验环境条件 | 第31-32页 |
| 4.3 冲击器几何模型及网格敏感度分析 | 第32-33页 |
| 4.4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 4.4.1 管道内连续性流场的建立 | 第33页 |
| 4.4.2 离散相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 4.5 模拟试验结果 | 第34-35页 |
| 4.6 冲击器的制造 | 第35-37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5章 工程实际应用探讨 | 第38-47页 |
| 5.1 无涂层的冲击器收集效率 | 第38-40页 |
| 5.2 带吸收涂层的冲击器收集效率 | 第40-45页 |
| 5.2.1 T型平底冲击器计算模型 | 第41-42页 |
| 5.2.2 楔形底面冲击器计算模型 | 第42-44页 |
| 5.2.3 阶梯形底面冲击器计算模型 | 第44-45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6.1 结论 | 第47-48页 |
| 6.2 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