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1 我国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 第15页 |
1.1.2 高铁站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影响 | 第15-16页 |
1.1.3 我国高铁站地区规划和建设情况 | 第16页 |
1.1.4 南京高铁站规划和建设情况 | 第16-17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3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3.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9-20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20页 |
1.4.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23页 |
1.5.1 城市触媒理论 | 第21-22页 |
1.5.2 ROD模式与TOD模式 | 第22页 |
1.5.3 核心-边缘理论 | 第22-23页 |
第2章 相关案例分析及理论研究综述 | 第23-41页 |
2.1 铁路及站点地区发展历程 | 第23-27页 |
2.1.1 国外铁路及站点地区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2.1.2 我国铁路及站点地区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2.2 国内高铁站地区规划案例分析 | 第27-35页 |
2.2.1 综合枢纽站地区案例分析 | 第27-30页 |
2.2.2 一般站地区案例分析 | 第30-35页 |
2.3 国内外高铁站地区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35-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3章 高铁站地区用地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59页 |
3.1 城市对车站地区的发展定位要求 | 第41-43页 |
3.2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 第43-46页 |
3.3 高铁站的等级规模 | 第46-48页 |
3.4 高铁站的区位 | 第48-51页 |
3.5 站点地区的交通条件 | 第51-53页 |
3.6 自然地形地貌 | 第53-55页 |
3.7 地域文化 | 第55-5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高铁站地区用地布局结构与策略 | 第59-85页 |
4.1 高铁站地区的功能定位研究 | 第59-64页 |
4.1.1 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59-60页 |
4.1.2 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2页 |
4.1.3 高铁站地区功能定位的一般类型 | 第62-64页 |
4.2 高铁站地区用地布局原则 | 第64-65页 |
4.3 高铁站地区用地布局结构研究 | 第65-70页 |
4.3.1 圈层结构 | 第65-67页 |
4.3.2 点轴结构 | 第67-68页 |
4.3.3 组团生长结构 | 第68-70页 |
4.4 高铁站地区用地布局策略 | 第70-79页 |
4.4.1 保证城市综合交通与高铁的无缝衔接,交通网络一体化发展 | 第70-71页 |
4.4.2 合理布局城市各类用地,注重功能的多元混合发展 | 第71-73页 |
4.4.3 尊重自然,建设以开敞空间为主导的休闲景观空间 | 第73-74页 |
4.4.4 以人为本,加强步行空间组织 | 第74-75页 |
4.4.5 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注重门户景观与形态塑造 | 第75-77页 |
4.4.6 地上地下整体统筹,注重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 | 第77-79页 |
4.5 高铁站地区主要用地布局 | 第79-84页 |
4.5.1 交通设施用地 | 第79-80页 |
4.5.2 办公用地 | 第80页 |
4.5.3 服务设施用地 | 第80-81页 |
4.5.4 居住用地 | 第81页 |
4.5.5 物流用地 | 第81-82页 |
4.5.6 公共绿地 | 第82页 |
4.5.7 工业用地或研发用地 | 第82-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南京六合北站地区用地布局实践研究 | 第85-99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85页 |
5.2 功能定位及用地布局策略 | 第85-88页 |
5.2.1 功能定位 | 第85-88页 |
5.2.2 用地布局策略 | 第88页 |
5.3 用地布局规划 | 第88-97页 |
5.3.1 规划总体结构 | 第88-90页 |
5.3.2 土地利用规划 | 第90-94页 |
5.3.3 道路系统规划 | 第94-95页 |
5.3.4 中央设施带规划 | 第95-96页 |
5.3.5 景观系统规划 | 第96页 |
5.3.6 弹性空间规划 | 第96-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9-100页 |
6.1.1 新高铁站地区用地布局的影响因素 | 第99页 |
6.1.2 新高铁站地区用地布局的一般结构 | 第99-100页 |
6.1.3 新高铁站地区用地布局的一般策略 | 第100页 |
6.2 对其他同类地区的借鉴价值 | 第100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6.3.1 本次研究的不足 | 第100-101页 |
6.3.2 后续研究和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