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纳米TiO_2的催化机理与应用 | 第12-16页 |
1.1.1 TiO_2的光催化原理 | 第12-13页 |
1.1.2 TiO_2光催化剂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1.3 TiO_2光催化材料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 TiO_2光催化剂的磁载化研究 | 第16-22页 |
1.2.1 常用的催化剂载体材料的选择 | 第16-18页 |
1.2.2 TiO_2光催化剂的负载方法 | 第18-19页 |
1.2.3 磁载核壳TiO_2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4 Al_2O_3载体的优势 | 第20-21页 |
1.2.5 纳米Al_2O_3载体的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1.2.6 铁氧体/Al_2O_3纳米复合粒子载体的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22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3.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3.3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1.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2 实验原理 | 第25-26页 |
2.2.1 Al_2O_3的形成机理 | 第25页 |
2.2.2 TiO_2的形成机理 | 第25-26页 |
2.3 TiO_2/Al_2O_3/Fe_3O_4光催化磁流体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1 纳米Fe_3O_4粒子的制备 | 第26页 |
2.3.2 Al_2O_3/Fe_3O_4粒子的制备 | 第26页 |
2.3.3 TiO_2 /Al_2O_3/Fe_3O_4光催化磁流体的制备 | 第26-27页 |
2.4 催化剂活性考察及磁回收性能实验 | 第27-29页 |
2.5 表征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2.5.1 激光粒度分析仪(LB-550)分析 | 第29页 |
2.5.2 zeta电位 | 第29页 |
2.5.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9页 |
2.5.4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9页 |
2.5.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9-30页 |
2.5.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0页 |
2.5.7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 | 第30-31页 |
3. 磁核制备条件对TAF光催化磁流体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1-42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3.2.1 AF载体配料比的考察 | 第32页 |
3.2.2 AF载体初始pH值的考察 | 第32页 |
3.2.3 AF载体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的考察 | 第32-33页 |
3.2.4 AF载体表面活性剂(SDBS)的考察 | 第33页 |
3.3 AF合成过程中影响因素的讨论 | 第33-41页 |
3.3.1 AF不同配料比对光催化磁流体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2 AF制备的pH值对光催化磁流体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3 AF制备的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光催化磁流体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4 AF制备的表面活性剂(SDBS)应用对光催化磁流体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5 XRD分析 | 第37-38页 |
3.3.6 FT-IR分析 | 第38-39页 |
3.3.7 SEM分析 | 第39-40页 |
3.3.8 TEM分析 | 第40-41页 |
3.3.9 VSM分析 | 第41页 |
3.4 结论 | 第41-42页 |
4.低温水热法制备TAF光催化磁流体 | 第42-59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的形成机理和过程 | 第42-44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4.3.1 TAF光催化磁流体配料比的考察 | 第44-45页 |
4.3.2 TAF光催化磁流体初始pH值的考察 | 第45页 |
4.3.3 TAF光催化磁流体络合剂的考察 | 第45页 |
4.3.4 不同光催化剂降解苯酚污染物的催化性能考察 | 第45-46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4.4.1 Zeta电位分析 | 第46-47页 |
4.4.2 TAF不同初始pH值对光催化磁流体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3 TAF不同配料比对光催化磁流体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4 乙酸(HAc)用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5 乙酰丙酮(AcAc)用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6 三乙醇胺(TEOA)用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7 不同水解抑制剂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8 不同光催化剂对光催化磁流体催化活性和回收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9 XRD分析 | 第54-55页 |
4.4.10 FT-IR分析 | 第55-56页 |
4.4.11 催化剂形貌分析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