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

三维裂隙网络旋转整体模型方法确定岩体渗透张量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课题背景及渗透张量研究意义第9页
    1.2 渗透张量的性质和确定方法第9-15页
        1.2.1 二维渗透张量的主方向和主渗透系数第10-11页
        1.2.2 三维渗透张量的主方向和主渗透系数第11-12页
        1.2.3.常用的渗透张量确定方法第12-15页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离散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第18-26页
    2.1 裂隙网络模型的生成第18-20页
        2.1.1 裂隙圆盘直径生成第18-19页
        2.1.2 裂隙产状的生成第19页
        2.1.3 裂隙位置和密度的生成第19页
        2.1.4 概率分布与随机数发生第19-20页
    2.2 管单元模型的有限元渗流分析第20-21页
    2.3 计算机裂隙通道网络存储的优化算法第21-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的渗透张量第26-41页
    3.1 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应用条件第26页
    3.2 渗透椭圆和渗透椭球第26-29页
    3.3 三维几何变换第29-36页
        3.3.1 三维平移第29-30页
        3.3.2 三维旋转第30-36页
    3.4 裂隙网络模型各方向渗透系数的确定第36-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计算实例与结果分析第41-51页
    4.1 基本资料第41页
    4.2 管单元直径的反演第41-42页
    4.3 REV大小的确定第42-43页
    4.4 三维渗透椭球拟合第43-47页
        4.4.1 模型合理性分析第43-44页
        4.4.2 渗透椭球拟合方法第44-47页
    4.5 定水头边界法与研究域旋转法的比较第47-49页
        4.5.1 定水头边界法确定的渗透张量第47-48页
        4.5.2 两种方法的比较第48页
        4.5.3 程序设计流程图第48-49页
    4.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渗透张量影响因素分析第51-56页
    5.1 裂隙间距对岩体渗透系数的影响第51-52页
    5.2 裂隙迹长对岩体渗透系数的影响第52-54页
    5.3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7页
    6.1 结论第56页
    6.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正交回归方法的土壤源热泵出水温度预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冷热电联供与温湿度独立控制耦合系统优化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