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竹论文--刚竹论文

毛竹光保护及相关基因功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第19-28页
        1.2.1 植物光抑制第19-20页
        1.2.2 光抑制的保护机制第20-22页
        1.2.3 叶黄素循环第22-26页
        1.2.4 PsbS蛋白和光保护第26页
        1.2.5 竹子的光合研究进展第26-28页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1.3.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目标第28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1.4 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二章 强光下毛竹叶片的光抑制及光破坏防御机制第31-39页
    2.1 实验材料第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2页
        2.2.1 毛竹叶片F_v/F_m日变化测定第31页
        2.2.2 强光处理毛竹叶片第31页
        2.2.3 叶黄素循环抑制剂DTT处理毛竹叶片第31-32页
        2.2.4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32页
    2.3 结果和分析第32-37页
        2.3.1 毛竹叶片F_v/F_m的日变化第32-33页
        2.3.2 强光下毛竹的光抑制特征第33-34页
        2.3.3 DTT处理对毛竹NPQ和F_v/F_m的影响第34-35页
        2.3.4 DTT处理对毛竹叶片吸收光能分配的影响第35-36页
        2.3.5 DTT处理对强光下毛竹叶片Y(Ⅱ)和q P的影响第36-37页
    2.4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强光胁迫下毛竹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第39-48页
    3.1 实验材料第39页
        3.1.1 植物材料第39页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39页
        3.1.3 PCR引物第39页
    3.2 实验方法第39-42页
        3.2.1 强光胁迫下毛竹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39-40页
        3.2.2 毛竹叶片总RNA的提取及检测第40-41页
        3.2.3 cDNA文库构建与测序第41页
        3.2.4 数据组装、注释和功能分类等分析第41页
        3.2.5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第41-42页
    3.3 结果和分析第42-47页
        3.3.1 强光胁迫对毛竹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NPQ的影响第42-43页
        3.3.2 转录组测序结果第43页
        3.3.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43-45页
        3.3.4 差异基因功能分析第45页
        3.3.5 光保护候选基因的筛选第45-47页
    3.4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毛竹玉米黄质环氧化酶基因克隆和研究第48-77页
    4.1 实验材料第48-49页
        4.1.1 植物材料第48页
        4.1.2 菌株及载体第48页
        4.1.3 酶、生化试剂及仪器第48-49页
        4.1.4 PCR引物第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8页
        4.2.1 毛竹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第49页
        4.2.2 总RNA的提取及检测第49页
        4.2.3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第49页
        4.2.4 PeZEP基因全长克隆第49-52页
        4.2.5 PeZEP基因的时空表达第52-53页
        4.2.6 PeZEP体外活性鉴定第53-55页
        4.2.7 PeZEP在拟南芥中的表达第55-57页
        4.2.8 PeZEP转基因拟南芥分子鉴定第57页
        4.2.9 PeZEP转基因拟南芥生理参数测定第57-58页
    4.3 结果和分析第58-75页
        4.3.1 毛竹叶片DNA和总RNA的分析第58-59页
        4.3.2 PeZEP基因全长的获得第59-60页
        4.3.3 PeZEP基因序列特征第60页
        4.3.4 PeZEP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与结构分析第60-62页
        4.3.5 PeZEP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第62-64页
        4.3.6 PeZEP基因的表达分析第64-67页
        4.3.7 PeZEP的原核表达第67-69页
        4.3.8 PeZEP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69-70页
        4.3.9 PeZEP转基因植株的鉴定第70-71页
        4.3.10 过量表达PeZEP对拟南芥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71-74页
        4.3.11 过量表达PeZEP的拟南芥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第74-75页
    4.4 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毛竹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功能研究第77-89页
    5.1 实验材料第77-78页
        5.1.1 植物材料第77页
        5.1.2 菌株及载体第77页
        5.1.3 酶、生化试剂及仪器第77页
        5.1.4 PCR引物第77-78页
    5.2 实验方法第78-79页
        5.2.1 PeVDE表达分析第78页
        5.2.2 PeVDE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农杆菌介导转化侵染拟南芥第78-79页
        5.2.3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第79页
        5.2.4 转基因拟南芥叶绿素荧光成像分析第79页
        5.2.5 转基因拟南芥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79页
    5.3 结果和分析第79-87页
        5.3.1 PeVDE表达分析第79-81页
        5.3.2 PeVDE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81-82页
        5.3.3 PeVDE恢复拟南芥npq1突变体的NPQ第82-85页
        5.3.4 过量表达PeVDE对拟南芥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85-87页
    5.4 小结第87-89页
第六章 毛竹PsbS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第89-110页
    6.1 实验材料第89页
        6.1.1 植物材料第89页
        6.1.2 菌株及载体第89页
        6.1.3 酶、生化试剂及仪器第89页
        6.1.4 PCR引物第89页
    6.2 实验方法第89-94页
        6.2.1 PePsbS和PePsbS1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9-90页
        6.2.2 PePsbS和PePsbS1表达分析第90-91页
        6.2.3 PePsbS和PePsbS1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拟南芥第91页
        6.2.4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荧光成像分析及荧光参数测定第91-92页
        6.2.5 拟南芥叶片NBT和DAB染色及氧化胁迫处理第92页
        6.2.6 PePsbS和PePsbS1上游启动子扩增及分析第92-93页
        6.2.7 PePsbS和PePsbS1启动子作用分析第93-94页
    6.3 结果和分析第94-109页
        6.3.1 PePsbS和PePsbS1 cDNA序列分析第94-96页
        6.3.2 PePsbS和PePsbS1表达分析第96-98页
        6.3.3 PePsbS和PePsbS1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取及功能分析第98-103页
        6.3.4 PePsbS和PePsbS1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103-106页
        6.3.5 PePsbS和PePsbS1启动子活性分析第106-109页
    6.4 小结第109-110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110-121页
    7.1 结论第110-111页
    7.2 讨论第111-119页
        7.2.1 毛竹光抑制特征第111页
        7.2.2 叶黄素循环在毛竹光保护中的作用第111-112页
        7.2.3 转录组测序挖掘毛竹光保护基因第112页
        7.2.4 PeZEP在毛竹光保护中的作用第112-116页
        7.2.5 PeVDE在毛竹光保护中的作用第116-117页
        7.2.6 毛竹光保护蛋白PsbS在光保护中的作用第117-119页
    7.3 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1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压暂降对双馈风机影响研究
下一篇:地区电网负荷特性分析及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