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肺癌转移的"痰毒"理论研究 | 第12-26页 |
一、"痰"概述 | 第12-15页 |
二、"毒"概述 | 第15-18页 |
三、肺癌病名及病机说略 | 第18-20页 |
四、肺癌转移的"痰毒"理论初步研究 | 第20-22页 |
五、"痰毒"的病理研究 | 第22-24页 |
六、"痰毒"的致病特性 | 第24-25页 |
七、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部分 晚期肺癌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 第26-39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26-28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26页 |
(二)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6-27页 |
1. 诊断标准 | 第26页 |
2. 纳入标准 | 第26页 |
3. 排除标准 | 第26-27页 |
4. 脱落标准 | 第27页 |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7页 |
1. 观察指标 | 第2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四) 质量控制 | 第27页 |
(五) 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二、结果 | 第28-35页 |
(一) 晚期肺癌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分析 | 第28-30页 |
1. 性别和年龄分布 | 第28页 |
2. 吸烟史及相关病史 | 第28-29页 |
3. 原发肿瘤部位 | 第29页 |
4. 病理类型 | 第29-30页 |
5. 转移情况 | 第30页 |
6. 基因突变情况 | 第30页 |
(二) 晚期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 | 第30-35页 |
1. 主要症状、舌象及脉象的频数分布 | 第30-34页 |
2. 晚期肺癌中医证候因子分析 | 第34-35页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35-37页 |
四、不足与展望 | 第37-38页 |
附表一 | 第38-39页 |
第三部分 "气虚痰毒证"与"阴虚痰毒证"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 第39-52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39-43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39页 |
(二) 病例纳入标准 | 第39-41页 |
1. 诊断标准 | 第39页 |
2. 纳入标准 | 第39-40页 |
3. 排除标准 | 第40页 |
4. 脱落标准 | 第40页 |
5. 终止临床试验的标准 | 第40页 |
6.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 第40-41页 |
(三) 治疗方法 | 第41-42页 |
1. 气虚痰毒型治疗 | 第41-42页 |
2. 阴虚痰毒型治疗 | 第42页 |
(四) 疗效评定标准 | 第42-43页 |
1.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 第42页 |
2. 行为状况评分标准 | 第42-43页 |
3. 体重 | 第43页 |
4. 肿瘤标志物 | 第43页 |
5. 免疫功能 | 第43页 |
6. 流式细胞术检测ICAM-1表达 | 第43页 |
7. 副反应观察 | 第43页 |
(五) 统计方法 | 第43页 |
二、结果 | 第43-47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43-44页 |
(二) 中医总体疗效比较 | 第44-45页 |
(三)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 第45页 |
(四) KPS评分 | 第45页 |
(五) 体重 | 第45-46页 |
(六) 肿瘤标志物 | 第46页 |
(七) 免疫功能 | 第46-47页 |
(八) 细胞粘附分子ICAM-1 | 第47页 |
(九) 不良反应 | 第47页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47-50页 |
四、不足与展望 | 第50-51页 |
附表二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文献综述 | 第5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