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

基于分子网络的过敏性鼻炎的药物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8页
        1.1.1 药物设计的发展第11-13页
        1.1.2 过敏性鼻炎研究的必要性第13-18页
    1.2 研究现状第18-23页
        1.2.1 多靶点药物的研究进展第18页
        1.2.2 复方药物研究的方法概述第18-23页
        1.2.3 靶点组合在复方药物研究中的发展前景第23页
    1.3 研究目标第23页
    1.4 研究思路第23-24页
    1.5 研究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过敏性鼻炎相关分子网络的构建方法研究第26-33页
    2.1 网络的构建原理第26-27页
    2.2 网络的构建方法第27-30页
        2.2.1 过敏性鼻炎靶点相关KEGG通路的网络数据第28-29页
        2.2.2 过敏性鼻炎靶点作用蛋白的数据补充第29-30页
    2.3 过敏性鼻炎靶点蛋白网络的建立第30-32页
    2.4 结论第32-33页
第三章 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理研究第33-47页
    3.1 研究基础第33-34页
    3.2 数据来源第34-35页
    3.3 网络构建第35-45页
        3.3.1 实体语法系统的应用第35-37页
        3.3.2 结果与讨论第37-45页
    3.4 结论第45-47页
第四章 恶性循环辨识方法的研究第47-62页
    4.1 循环途径的发现第47-52页
    4.2 循环途径的过敏性鼻炎相关度计算第52-57页
    4.3 恶性循环的确定第57-61页
    4.4 结论第61-62页
第五章 基于恶性循环进行药物设计的方法研究第62-70页
    5.1 二分图与贪婪算法第62-63页
    5.2 中药作用过程中对恶性循环的影响第63-64页
    5.3 针对恶性循环的药物组方第64-69页
        5.3.1 数据来源及整理第64-65页
        5.3.2 恶性循环的定性仿真研究第65-67页
        5.3.3 基于靶点组合的药物组方设计第67-69页
    5.4 结论第69-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研究成果第70页
    6.2 创新点第70-71页
    6.3 局限性第71页
    6.4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6页
致谢第86-87页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磷钾配施对黄芪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辛开苦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