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来源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本文难点与主要创新 | 第13-14页 |
1.3.1 本文难点 | 第13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4 基本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基本结构 | 第14页 |
1.4.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主要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第2章 菲律宾的南海区位优势与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 | 第18-25页 |
2.1 菲律宾的南海区位优势分析 | 第18-19页 |
2.2 菲律宾南海区位优势符合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需要 | 第19-25页 |
2.2.1 提供军演场所有助于提高同盟联合作战能力 | 第20-21页 |
2.2.2 保持前沿存在以维护地区稳定局势 | 第21-22页 |
2.2.3 获取更大的南海“航行自由权” | 第22-23页 |
2.2.4 推进开发南海资源 | 第23-25页 |
第3章 菲律宾的苏比克湾与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 | 第25-33页 |
3.1 苏比克湾概况 | 第25-26页 |
3.2 苏比克湾地缘价值的重要性与优越性 | 第26-27页 |
3.2.1 地缘经济价值 | 第26页 |
3.2.2 地缘政治价值 | 第26-27页 |
3.3 苏比克湾的地缘价值符合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目标 | 第27-30页 |
3.3.1 巩固第一岛链有助于完善美国全球地缘战略部署 | 第27-28页 |
3.3.2 对东南亚盟国产生“涟漪”效应有利于构筑地区安全新秩序 | 第28-29页 |
3.3.3 平衡中国影响有利于维护南海地区战略平衡 | 第29-30页 |
3.4 不同因素影响美菲苏比克湾安全合作 | 第30-33页 |
3.4.1 法理因素--菲律宾宪法关于外部军队在菲驻军的规定 | 第31页 |
3.4.2 舆论因素--菲律宾国内民众的反对浪潮 | 第31-32页 |
3.4.3 经济因素--重建基地产生费用及损失大 | 第32-33页 |
第4章 菲中地缘关系与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 | 第33-39页 |
4.1 菲中地缘关系 | 第33-34页 |
4.1.1 地缘毗邻关系 | 第33-34页 |
4.1.2 地缘冲突关系 | 第34页 |
4.2 菲中地缘关系符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企图 | 第34-36页 |
4.2.1 制衡中国是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既定目标 | 第34-35页 |
4.2.2 美菲同盟是美国的战略依托 | 第35-36页 |
4.3 美国利用菲中地缘关系制衡中国的具体体现 | 第36-39页 |
4.3.1 在军事上威慑和围堵中国 | 第36-37页 |
4.3.2 在政治上防范和制约中国 | 第37-38页 |
4.3.3 在经济上平衡和打压中国 | 第38-39页 |
第5章 美国借助菲律宾重返东南亚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 第39-43页 |
5.1 美国借助菲律宾重返东南亚对中国的影响 | 第39-40页 |
5.1.1 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 第39页 |
5.1.2 破坏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 第39-40页 |
5.1.3 加大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 | 第40页 |
5.2 中国的应对策略 | 第40-43页 |
5.2.1 促进东亚一体化进程 | 第40-41页 |
5.2.2 推动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 | 第41-42页 |
5.2.3 巩固及调整军事建设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