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0-21页 |
1.1 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苗带宽度对小麦部分生理基础的影响 | 第12-16页 |
1.4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5 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影响 | 第18-19页 |
1.6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比较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 试验田概况 | 第21-22页 |
2.2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22-23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3-24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6页 |
3.1 不同密度下苗带宽度对小麦群体和个体发育的影响 | 第25-29页 |
3.1.1 小麦群体发育动态 | 第25-26页 |
3.1.2 开花后冠层光分布 | 第26-28页 |
3.1.3 不同蘖位分蘖干重的变化 | 第28-29页 |
3.2 不同密度下苗带宽度对小麦旗叶衰老特性的影响 | 第29-32页 |
3.2.1 旗叶SOD活性 | 第29-30页 |
3.2.2 旗叶MDA含量 | 第30-31页 |
3.2.3 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31-32页 |
3.3 不同密度下苗带宽度对小麦光合碳同化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32-41页 |
3.3.1 旗叶光合碳同化 | 第32-36页 |
3.3.1.1 净光合速率 | 第32-33页 |
3.3.1.2 蒸腾速率 | 第33-34页 |
3.3.1.3 旗叶水分利用效率 | 第34-35页 |
3.3.1.4 旗叶可溶性糖含量 | 第35-36页 |
3.3.2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 第36-41页 |
3.3.2.1 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 | 第36-37页 |
3.3.2.2 开花期地上部植株干物质分配 | 第37页 |
3.3.2.3 成熟期地上部植株干物质分配 | 第37-39页 |
3.3.2.4 开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再分配 | 第39-40页 |
3.3.2.5 籽粒灌浆速率 | 第40-41页 |
3.4 不同密度下苗带宽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1-46页 |
3.4.1 穗数 | 第41-42页 |
3.4.2 穗粒数 | 第42-43页 |
3.4.3 千粒重 | 第43-44页 |
3.4.4 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 | 第44-45页 |
3.4.5 水分利用效率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51页 |
4.1 不同密度下苗带宽度对小麦群体动态和冠层光分布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 不同密度下苗带宽度对小麦旗叶衰老特性的影响 | 第47页 |
4.3 不同密度下苗带宽度对小麦光合碳同化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 不同密度下苗带宽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8-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