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客车车室内流场及温度场数值模拟方法 | 第17-27页 |
2.1 客车车室内数值模拟的基本过程 | 第17-18页 |
2.2 客车车室内数值模拟基本控制方程 | 第18-22页 |
2.2.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18-19页 |
2.2.2 控制容积通用方程 | 第19-22页 |
2.3 湍流数值计算方法分类 | 第22-25页 |
2.3.1 标准k-e模型 | 第24页 |
2.3.2 RNGk-e模型 | 第24页 |
2.3.3 Realizablek -e模型 | 第24-25页 |
2.4 压力耦合计算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客车车室内流场及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27-43页 |
3.1 分析对象 | 第27页 |
3.2 模型处理 | 第27-29页 |
3.2.1 几何模型 | 第27-28页 |
3.2.2 网格划分 | 第28页 |
3.2.3 假设条件 | 第28-29页 |
3.2.4 边界条件 | 第29页 |
3.3 分析结果 | 第29-41页 |
3.3.1 车室内速度场 | 第30-35页 |
3.3.2 温度分布 | 第35-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客车车室内空气流速及温度的实验研究 | 第43-53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43页 |
4.2 实验车辆和设备 | 第43-45页 |
4.3 实验要求和程序 | 第45-46页 |
4.3.1 试验条件 | 第45页 |
4.3.2 试验程序 | 第45-46页 |
4.4 乘客区实验结果 | 第46-51页 |
4.4.1 右侧(靠玻璃)乘客区头部位置实验值和模拟值 | 第46-48页 |
4.4.2 右侧(靠过道)乘客区头部位置实验值和模拟值 | 第48-49页 |
4.4.3 左侧(靠玻璃)乘客区头部位置实验值和模拟值 | 第49-50页 |
4.4.4 左侧(靠过道)乘客区头部位置实验值和模拟值 | 第50-51页 |
4.5 驾驶区实验结果 | 第51-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公路客车降温性能的优化分析及验证 | 第53-69页 |
5.1 风道截面对出风性能影响 | 第53-56页 |
5.1.1 概述 | 第53页 |
5.1.2 风道研究主要性能指标 | 第53-55页 |
5.1.3 风道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2 导风板对流场温度场的影响 | 第56-61页 |
5.2.1 概述 | 第56页 |
5.2.2 导风板主要性能参数分析 | 第56-58页 |
5.2.3 导风板性能特征分析 | 第58-60页 |
5.2.4 导风板分析结论 | 第60-61页 |
5.3 空调布置位置对出风性能影响 | 第61-63页 |
5.3.1 概述 | 第61页 |
5.3.2 空调位置布置分析 | 第61-63页 |
5.3.3 空调位置布置分析结论 | 第63页 |
5.4 出风口开孔面积对出风性能的影响 | 第63-66页 |
5.4.1 概述 | 第63页 |
5.4.2 出风口对比 | 第63-64页 |
5.4.3 出风口开口面积分析 | 第64-66页 |
5.4.4 出风口开口面积分析结论 | 第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总结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