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关于火灾相关知识的论述 | 第13-16页 |
1.2.1 火灾的认识 | 第13-14页 |
1.2.2 建筑火灾的危害 | 第14-15页 |
1.2.3 火灾后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 第15-16页 |
1.3 本课题的引出和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1.4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17-20页 |
1.4.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1.4.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8页 |
1.4.3 标准升温曲线 | 第18-20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高温(火灾)作用下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 第22-42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高温后混凝土内部温度场理论和热传导方程 | 第22-24页 |
2.2.1 解决温度场理论的模型和求解方法 | 第22-23页 |
2.2.2 热传导方程 | 第23-24页 |
2.3 高温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热工性能 | 第24-32页 |
2.3.1 混凝土高温下的热传导系数 | 第25-27页 |
2.3.2 混凝土在高温下的质量密度和质量热容 | 第27-29页 |
2.3.3 混凝土的热扩散率 | 第29-30页 |
2.3.4 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 | 第30-32页 |
2.4 高温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32-41页 |
2.4.1 高温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 第32-34页 |
2.4.2 高温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 第34-35页 |
2.4.3 高温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 第35-37页 |
2.4.4 高温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37-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高温作用后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 第42-61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43-46页 |
3.2.1 试验简介 | 第43页 |
3.2.2 试件设计 | 第43-44页 |
3.2.3 试件制作与养护 | 第44-46页 |
3.3 试验设备 | 第46-48页 |
3.4 试验的具体内容 | 第48-51页 |
3.5 高温试验 | 第51-54页 |
3.5.1 试验过程 | 第51-54页 |
3.6 试验现象分析 | 第54-57页 |
3.7 试件高温后在不同冷却方式和静置时间下的处理 | 第57-6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高温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 | 第61-87页 |
4.1 高温后混凝土的静压试验 | 第61-63页 |
4.2 试验现象分析 | 第63-64页 |
4.3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75页 |
4.3.1 温度的影响 | 第64-68页 |
4.3.2 冷却方式的影响 | 第68-71页 |
4.3.3 静置时间和冷却方式的共同影响 | 第71-75页 |
4.4 应力-应变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5-81页 |
4.4.1 应力-应变曲线与温度的关系 | 第75-76页 |
4.4.2 应力-应变曲线与静置时间的关系 | 第76-77页 |
4.4.3 应力-应变曲线与冷却方式的关系 | 第77-78页 |
4.4.4 标准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回归方程 | 第78-81页 |
4.5 弹性模量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4.6 高温后混凝土的劈裂试验研究 | 第83-86页 |
4.6.1 试验过程 | 第84-85页 |
4.6.2 试验现象分析 | 第85页 |
4.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5-8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高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 第87-110页 |
5.1 引言 | 第87-88页 |
5.2 温度场的基本理论 | 第88-90页 |
5.2.1 热传导基本方程和定解条件 | 第88-90页 |
5.3 热传导理论的有限元格式 | 第90-96页 |
5.3.1 基本假定 | 第90页 |
5.3.2 瞬态热分析的有限元法 | 第90-94页 |
5.3.3 瞬态热传导方程的有限元时间格式 | 第94-96页 |
5.4 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 第96-102页 |
5.5 ANSYS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102-109页 |
5.6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10-111页 |
6.2 展望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