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重构碎片化的历史建筑风貌--以乌拉街满族镇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引言第8-9页
一、绪论第9-12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页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的第9-10页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框架第10-12页
        1.研究方法第10-11页
        2.研究框架第11-12页
二、乌拉街满族镇概况第12-17页
    (一)自然地理环境第12页
        1.地理位置第12页
        2.自然环境与资源第12页
    (二)历史文化背景第12-13页
        1.历史沿革第12-13页
        2.民俗风情第13页
    (三)历史文化遗产第13-17页
三、乌拉街满族镇历史建筑风貌碎片化的严峻现状及成因第17-21页
    (一)古镇历史建筑风貌碎片化的严峻现状第17-18页
        1.社会、经济、生产方式等发展导致历史风貌所依托的面状基底丧失第17-18页
        2.缺乏有效保护途径造成历史文化区风貌的线性要素被割裂第18页
        3.对历史风貌的保护不力造成历史风貌中的点状要素损毁第18页
    (二)形成原因分析第18-21页
        1.名镇价值认识不足第18-19页
        2.保护规划体系不全第19页
        3.保护工作缺乏衔接第19页
        4.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第19-21页
四、碎片化的历史建筑风貌中所蕴含的新美学价值第21-27页
    (一)碎片化的历史建筑风貌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学价值第21-24页
        1.传统合院和谐之美第21-22页
        2.传统木结构之美第22页
        3.满族民居建筑空间演变之美第22-23页
        4.聚落空间结构之美第23-24页
    (二)基于社会发展现状的当代建筑美学价值第24-25页
        1.反形式美学价值第24页
        2.生态建筑美学价值第24页
        3.信息化建筑美学价值第24-25页
    (三)当代美学与传统美学相结合是满族民居未来新美学价值的发展方向第25-27页
五、国内外历史建筑风貌保护思想的发展历程与保护途径研究第27-33页
    (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的发展历程第27-28页
    (二)历史建筑风貌保护的四大原则第28-30页
        1.原真性原则第28-29页
        2.整体性原则第29页
        3.可读性原则第29-30页
        4.永续性原则第30页
    (三)案例分析第30-33页
        1.周庄古镇第30-31页
        2.正定古城第31-32页
        3.丽江古城第32-33页
六、新美学思想下的历史建筑风貌重构第33-38页
    (一)重构现有碎片化的历史建筑风貌资源第33-36页
        1.梳理现状点状建筑要素第33-34页
            (1)中心镇区的建筑高度控制第33页
            (2)中心镇区的建筑风貌控制第33-34页
        2.重构点状要素,使之成环、成网、成体系第34-36页
            (1)利用“低成本路径分析法”建立合理现状风貌廊道第34-35页
            (2)对风貌廊道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塑造第35-36页
    (二)满族民居建筑在新美学思想下的传承与发展第36-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后记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血小板功能亢进
下一篇: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系统性轻链淀粉样变性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