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岩浆岩(火成岩)论文--侵入岩、深成岩论文

大兴安岭北段卧都河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言第11-15页
    1.1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研究现状第11-13页
        1.1.1 构造背景研究第11-12页
        1.1.2 同位素示踪研究第12-13页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3页
    1.3 解决的科学问题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第14-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主要工作量第14-15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5-26页
    2.1 区域地层概况第15-20页
        2.1.1 上元古界-下寒武统落马湖岩群(Pt3∈1l)第15-17页
        2.1.2 古生界第17-18页
        2.1.3 中生界第18-19页
        2.1.4 新生界第19-20页
    2.2 区域侵入岩概况第20-22页
        2.2.1 新元古代-早寒武世混合花岗岩(γPt3∈1)第21-22页
        2.2.2 早志留世侵入岩第22页
        2.2.3 晚泥盆世侵入岩第22页
        2.2.4 中生代花岗岩第22页
    2.3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第22-26页
第3章 早-中侏罗世侵入岩第26-49页
    3.1 岩石学特征第26-28页
    3.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28-41页
        3.2.1 主量元素第28-35页
        3.2.2 稀土元素第35-39页
        3.2.3 微量元素第39-41页
    3.3 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第41-46页
        3.3.1 岩石成因类型判别第41-43页
        3.3.2 构造环境判别第43-46页
    3.4 成岩时代探讨第46-49页
第4章 晚侏罗世花岗岩第49-59页
    4.1 岩石学特征第50页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50-54页
        4.2.1 主量元素第50-52页
        4.2.2 稀土元素第52-54页
        4.2.3 微量元素第54页
    4.3 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第54-57页
        4.3.1 岩石成因类型第54页
        4.3.2 构造环境分析第54-57页
    4.4 成岩时代探讨第57-59页
第5章 早白垩世花岗岩第59-82页
    5.1 岩石学特征第60-61页
    5.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61-74页
        5.2.1 主量元素第61-67页
        5.2.2 稀土元素第67-71页
        5.2.3 微量元素第71-73页
        5.2.4 闪长质包体特征第73-74页
    5.3 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第74-77页
        5.3.1 岩石成因类型第74-75页
        5.3.2 构造环境判别第75-77页
    5.4 成岩时代探讨第77-82页
        5.4.1 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第77-78页
        5.4.2 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第78-82页
第6章 中生代花岗岩构造组合及大地构造演化第82-85页
    6.1 侵入岩构造组合第82-83页
    6.2 大地构造演化第83-85页
第7章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致谢第93-94页
图版 1第94-95页
图版 2第95-97页
图版 3第97-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限塑令”的政策执行及改进对策研究
下一篇:鸦胆子内生真菌Br11代谢产物抗TMV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