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风险评估研究与实践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 ·斜拉桥全寿命安全风险分析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风险源识别研究 | 第14-34页 |
| ·风险源概述 | 第14页 |
| ·建设条件风险源识别 | 第14-23页 |
| ·地震风险 | 第15-21页 |
| ·风致灾害风险 | 第21-22页 |
| ·地质环境风险 | 第22页 |
| ·温度破坏风险 | 第22-23页 |
| ·结构方案风险源识别 | 第23-24页 |
| ·主梁开裂风险 | 第23页 |
| ·结构计算风险 | 第23-24页 |
| ·施工方案风险源识别 | 第24-26页 |
| ·基础施工风险 | 第24-25页 |
| ·桥塔施工风险 | 第25页 |
| ·主梁施工风险 | 第25页 |
| ·斜拉索施工风险 | 第25-26页 |
| ·运营管理风险源识别 | 第26-34页 |
| ·超载风险 | 第26-31页 |
| ·火灾风险 | 第31-32页 |
| ·意外碰撞风险 | 第32-33页 |
| ·拉索断裂损伤风险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斜拉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及方法研究 | 第34-58页 |
| ·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及方法 | 第34-45页 |
| ·风险分级标准及评价矩阵 | 第34-36页 |
| ·风险评估方法 | 第36-42页 |
| ·风险评估技术路线 | 第42-45页 |
| ·斜拉桥模糊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体系 | 第45-58页 |
| ·斜拉桥风险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 ·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7-58页 |
| 第四章 小沙湾黄河大桥主桥安全风险评估 | 第58-129页 |
| ·工程设计条件概况 | 第58-64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58-60页 |
| ·设计方案概况 | 第60-64页 |
| ·建设条件风险分析 | 第64-73页 |
| ·地震风险 | 第64-66页 |
| ·风致灾害风险 | 第66页 |
| ·边坡失稳风险 | 第66-69页 |
| ·温度破坏风险 | 第69-70页 |
| ·建设条件风险估测 | 第70-73页 |
| ·结构方案风险分析 | 第73-96页 |
| ·主梁开裂风险 | 第73-74页 |
| ·结构技术风险 | 第74-95页 |
| ·结构方案风险估测 | 第95-96页 |
| ·施工技术风险分析 | 第96-103页 |
| ·施工方案及风险概述 | 第96-98页 |
| ·基础施工风险分析 | 第98页 |
| ·承台施工风险 | 第98-99页 |
| ·主塔施工风险分析 | 第99页 |
| ·主梁挂篮施工风险分析 | 第99-100页 |
| ·主梁支架施工风险分析 | 第100页 |
| ·斜拉索施工风险分析 | 第100页 |
| ·施工方案风险估测 | 第100-103页 |
| ·运营管理风险分析 | 第103-104页 |
| ·概述 | 第103页 |
| ·运营管理风险分析 | 第103-104页 |
| ·运营管理风险估测 | 第104页 |
| ·风险分析结论 | 第104-117页 |
| ·风险分析结果 | 第104-110页 |
| ·总体风险等级评估结果 | 第110-117页 |
|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117-129页 |
| ·隶属度的确定 | 第117-125页 |
| ·建立等级评判矩阵 | 第125-126页 |
| ·单因素模糊评价 | 第126-127页 |
| ·二阶模糊综合评价 | 第127-128页 |
| ·三阶模糊评价 | 第128页 |
| ·风险评价值确定 | 第128-129页 |
| 第五章 斜拉桥风险控制及防治对策 | 第129-132页 |
| ·建设条件风险控制对策 | 第129页 |
| ·结构方案风险控制措施 | 第129-130页 |
| ·施工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 第130-131页 |
| ·运营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 第131-13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4页 |
| ·结论 | 第132页 |
| ·展望 | 第132-134页 |
| 致谢 | 第134-1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5-137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参与项目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