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领事裁判权制度对清末民初涉外案件审理影响之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的缘由第10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0-12页
    1.2 相关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创新点第14-16页
第2章 鸦片战争前涉外案件的解决机制第16-21页
    2.1 中国古代关于“化外人”犯罪的法律规定第16-17页
    2.2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与西方的法律冲突第17-21页
        2.2.1 鸦片战争前涉外案件的处理模式第17-19页
        2.2.2 鸦片战争前英国对华司法权的态度第19-21页
第3章 清末领事裁判权制度与涉外案件的管辖第21-29页
    3.1 领事裁判权制度的理论分析第21-22页
        3.1.1 领事裁判权制度的历史由来第21页
        3.1.2 治外法权的内涵第21-22页
        3.1.3 领事裁判权与治外法权之比较第22页
    3.2 领事裁判权在华的确立第22-29页
        3.2.1 林则徐维护司法主权第22-24页
        3.2.2 领事裁判权的正式确立第24-25页
        3.2.3 领事裁判权的扩大第25-27页
        3.2.4 外国在华审判机构的设立第27-29页
第4章 清末民初涉外民事案件的审判研究第29-37页
    4.1 清末民初涉外案件的背景第29-30页
    4.2 清末民初华洋诉讼制度对西方法律的移植第30-32页
        4.2.1 法理学说移植第30-31页
        4.2.2 司法制度移植第31-32页
    4.3 清末民初涉外诉讼民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第32-34页
        4.3.1 审级制度第33-34页
    4.4 清末明初涉外案例研究第34-37页
        4.4.1 清末民初审判制度改革第34-35页
        4.4.2 清末民初涉外民事案例第35-37页
第5章 清末民初涉外刑事案件的审判研究第37-44页
    5.1 清末会审公廨制度由来第37-40页
        5.1.1 洋径浜北首理事衙门的产生第37-38页
        5.1.2 会审共廨的创设第38-40页
    5.2 会审公廨的刑事审判与法律适用第40-42页
        5.2.1 会审公廨的刑事审判第40-41页
        5.2.2 会审公廨的法律适用第41-42页
    5.3 清末民初涉外刑事案件的审判第42-44页
        5.3.1 张逢春伪造公章、职务侵占案第42-43页
        5.3.2 小结第43-44页
第6章 领事裁判权与晚清司法改革第44-48页
    6.1 清末“教案”第44页
    6.2 清末司法改革第44-48页
        6.2.1 “整顿中法”与“采用西法”第44-45页
        6.2.2 伍廷芳、沈家本的司法改革动因分析第45-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下一篇:盐田港投资运营黄石棋盘洲港区项目策略研究